01
可能是近段时间和同学聚的比较多,这几天总能想起高中的一些事,印象最深刻还是班主任给我们分享的一个书上的问题。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恰恰被点名起来回答过这个问题,从小怂字当头我一直是一个中规中举的学生,回答也毫无意外的死板。
记得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老师:假如吃一串葡萄,你认为不同的人会怎么吃呢?
我:有的细嚼慢咽,有的狼吞吐咽。
老师:那你能看出他们保持着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吗?或者你为什么这么想呢?
我:嗯,我认为前者体现的是他们能够放慢生活的脚步,细细体会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的生活态度;后者则因为吃的太快留下的只是索然无味。
老师笑盈盈的:还是不错的啊!动了脑筋嘛,坐下坐下啊!
当然当时我心里美滋滋的:好家伙!还蹦出了这么对称押韵的成语啦!嗯,不错不错。
当时心里这样想着,可把自己牛逼坏了。
老师最后则分享了书上的标准答案:有的人会先吃小的,而有的人会先吃大的。
当时同桌还凑过来悄悄的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为什么?
同桌:正常的推理呀!然后甩我一个白眼。
我:·······
敢情我的脑回路和正常的人不一样!!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意见,对它的议论也有很多很多。
但是多年以后我似乎明白老师的用意,就像提出这个问题的作者写的一样:但愿越到后面,我们越有希望。
图片发自云朵插画02
有一种感觉,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好像对很多很多的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和好奇心。那些不懂的事情百度都会统统的告诉我们;那些我们感触不到的风景朋友圈可以代替我们的脚步;一段感情的维系好像一直都是通过‘对方正在输入······’。
20岁的我们没有了18岁战高考时的激情澎湃,也被周围大家传道的毕业即失业论吓得诚惶诚恐。对未来,我们也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去相信就像智商更高的孩子就有更高的成绩般地能拥有更光明的未来,也还没有看见天道酬勤。
也渐渐明白,这一生的好坏靠的不是一时的间歇性踌躇满志而是一如既往的默默耕耘,每一次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终将白头,终将老去,怕只是还没有开始,就一眼望见了后来。
但是在好多时候,失眠的我们会在夜里焦虑着那个后来,会担心后来的我们会不会埋怨曾经那个懒惰、没志气、不愿坚持的自己。
经常在这样的黑夜里感到无力,觉得未来是那么地苍白。前进的意识还在,但仅仅如此,无法再进一步、再进一步。
我想之所以生活一团糟,看不见希望,只是因为我们不愿放弃安逸选择努力;只因为我们一直在挑拣大葡萄而且狼吞吐咽,却始终没有先吃小葡萄的心态。
03
图片发自云朵插画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和室友聊起大学老师,认识的大学老师的事业虽不是所有行业里最好的,但他们在生活里算是活的最敞亮的了。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悠长的假日、单纯的交际圈、一场计划好的远足,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法企及的。
但是最让自己向往的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再微小的事情中也会挖掘出意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眼前的困境而不是张牙舞爪地喊着自己怎么这么苦。
40岁的他们走过风风火火的岁月,也能现在平静地面对生活,能以身作则的给子女良好的教育。我想,他们能超越大多数同龄人的原因应该是当初他们能够怀着先吃小葡萄的心态去品尝以后岁月的大葡萄吧!
现在的他们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在稀疏的岁月里感谢着曾经那个坚定态度还执着努力的自己。
也愿你能配妥宝剑,能归来时仍是少年。
愿这一生,你能越走越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