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身边的“活佛”》
今天早早的出发回乡下,到南马镇敬老院看望父亲和邻居金海阿公、金海阿婆,还要给他们理发,距上次理发已三个星期了。
村子里没有理发师傅,大家都到镇上理发,对年轻人来说这不是问题,对老人家可是个麻烦事,一是老人出行不便;二是镇上的理发店拥挤,理发师也不大愿意为老人服务。我家和隔壁住着四位老人,父亲母亲和金海阿公阿婆,我们两幢房子又和别人家的房子不连接。为了方便老人,我决定学习理发。经营飞科电器的学生王航清得知我的想法,给我送来了飞科专业智能理发器,于是从2016年起我就开始摸索理发手艺了。
起初,给两位老爷爷理光头,给两位老奶奶剪齐耳短发;渐渐地也理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中头,也懂得用夹子夹住外面一层的头发而修剪掉内层的头发再剪平整。热天三个星期理一次头发,天凉时节四个星期理一次头发。每回理发,尽量让老人家端坐得舒适些,我则用弓步、马步、蹲下、侧身等动作,金海阿婆总是一个劲的夸我:“你怎么会这么好啊?不怕麻烦不嫌脏给我们理发。”2016年的腊月,金海阿公阿婆儿女要接他们到杭州过年,我在农历12月25日赶回老家给他们理发,他们精神焕发高高兴兴去杭州和家人团聚。
图片发自乐动美书堂2017年新年正月,他们的儿女劝他们理发再回东阳,金海阿公说:“不用,不用,我回家后,华民一定就会来给我理的,我喜欢华民理发。”听了金海阿公儿女的转述,我的心里是甜滋滋的。
去年11月母亲离开了我们,父亲母亲携手走过了66个年头,父亲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今年正月十六,我们把父亲送到了位于我们邻村的南马镇敬老院,金海阿公阿婆也来到了这个敬老院,此时我父亲是92岁,金海阿公是95岁,金海阿婆是94岁。我们晚辈每个周末去看望他们,到时间就给他们理发。我还记得第一次到敬老院理发的情形。我给三位老人家理发时,周围的其他老人很好奇:这个理发师傅从未见过呀,不知道收费多少。金海阿公阿婆不断的解释:这个不是理发师傅而是教书先生,他是专门来为我们义务理发的。我父亲则说我是业余的理不好头发的。我看着他们很想理发的眼神,说:“如果不嫌弃手艺差,我可以帮你们理发的。”听说我同意给他们理发,老人们自觉地排队坐着等候。那天我给八位老人理了头发,院长特意来感谢。
这个夏天持续高温,今天也是闷热天气。我快速地给三位老人及与我父亲同房间的老人理了发,因为昨天镇上的理发师傅来过了,大多数老人已经理发了,他们只围着看我理发。这时,管理员阿姨走过来说:“一楼西边房间的两位老人已有近半年未理发刮胡子了,请你做做好事帮助他俩理理。”我爽快地说“好”。我跟着阿姨走向一楼,阿姨告诉我这两位老人的一些情况,一位是九十多岁了,几个子女把老人当成了累赘都不愿来管,另一位是八十多岁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且精神有点失常。我可从未给这样的老人理过发啊!阿姨看出我的紧张,安慰我说“没事的”“没事的”。走进房间,一股异味扑鼻而来,我拿起一条板凳到门口,阿姨先扶出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到凳子上,这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啊:头发、胡子长而白,由于长久没洗,头发已经打结,面对阿姨和我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穿着三件厚衣服三条长裤解放鞋还有祙子。我给他披上黑围布,抖抖地拿起剪子先从脑袋的右边开始剪动。刮胡子不容易了,我没有刮胡子的工具,用推剪又担忧剪伤嘴唇。我伸出左手按紧他的嘴唇和下巴,右手小心地使用推剪,一会儿就完工了。阿姨说:“剪了头发,精神多了,就象是换了个人。”接着阿姨扶出了九十多岁的大爷,他颤颤巍巍,岁月无情地压垮了背,也是又长又白的头发与胡子。我急忙搀扶着他坐下,我开始理发,阿姨始终抓住大爷的胳膊,免得滑倒。
我回到城里,楼下优格厨电的老板邀我喝茶,他看到我身上的碎发,问我是否帮老人理发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深情地说:“我们身边的老人就是一尊尊活佛,尊重老人就是礼敬活佛;为老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佛祖一定会保佑我们的。”(东阳三中 方华民先生 2018年8月10日写)
图片发自乐动美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