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人生活过

作者: 任首霖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9:17 被阅读20次

           看过《变脸》这部电影之后,感觉口中五味杂陈,像是吃过川渝火锅涮出后、又被麻酱浸泡过的羊肉片,让人寻不出一种特定的独到的风格。当你让我描述这个片子给我的印象时,我既可以说爆炸枪战刺激不断,也可以说歇斯底里人性扭曲。混杂和融合是我看过之后最大的感受。

            又是FBI,又是恐怖袭击型的暴力犯罪,一部美国典型警匪枪战片子的味道铺面而来。不管是最初的飞机汽车追逐战(在后来的电影《碟中谍》里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场景,不知道是不是致敬该片),还是最后的游艇竞速,都可以带动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不定。在后来的爆米花商业电影当中,这类场面并不少见。如果仅仅是这样,评论会更多地聚集在影片节奏的设计,技术的运用等等方面,不会对电影的精神内核多说什么——因为基本没有什么好说的,无非是惩恶扬善、维护正义、拯救民众等等美国人的普世价值。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在影院中看到普通人的利益被维护、弱者逆袭获得成功、世界的和谐再一次维护,这一切在暗示着我们世界是美好的,掩饰了我们的现实中的卑微和无奈,麻痹神经就能获得快感。

            但是《变脸》给出了一般好莱坞影片没有给出的东西,也就是另一种味道混合在其中。“细腻”,在这部电影中交叉点缀,影片因而没有显得那么粗糙,引导着观众去品味、琢磨。片子开头,凯斯特的狙击镜里,亚瑟搂着儿子在旋转木马上,抚摸着他的头,疼爱与呵护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后期在这个画面上所处理的暖色调,配合着缓慢旋转的木马,父子两人确实给人一种温馨的不忍触碰的感受。然后,砰的一枪,一切美好灰飞烟灭,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孩子中弹身亡了,观众的心理落差非常大,父亲的愤怒和他们关切的心勾连在了一起,说是感同身受亦不为过。于是,大家成功被带入到影片之中去了,多么漂亮的开头设计。还有亚瑟做手术之前交给助手的戒指,最终又被戴回了手上;亚瑟独特的从额头到下巴的抚摸方式等等,这些细节贯穿了影片的始终,也让观众没有因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找不清方向。

            细腻、细节,只不过是些表面的东西。真正让人重视的是蕴含在有限的细节当中无尽的情感表达。不被抛弃的戒指是婚姻的象征,尽管亚瑟和妻子有着种种不和,但是对于感情的忠贞和看中让这个FBI探员的形象愈发丰满;被凯斯特偷看的妻子日记当中写着他们两周没有做爱,这种不安和抑郁的情绪同样表现了妻子对丈夫无法顺畅沟通的无奈和不能舍弃的深情。从狱中逃出的亚瑟回到家里说的那一句“My home.”,许久不能抒发的悲伤痛处一下子喷涌而出,那种委屈、那种无助着实让人心疼不已。比起同为犯罪类型电影的《速度与激情》当中被不断用台词表达的“Family”,这种无需呐喊、不用强调的价值或者感情塑造才显得不生硬、更柔和。

            “变脸”改变了两个人,改变的不只是容貌体型,还有身份使命。当干员变成了罪犯,面对着导致自己孩子死亡的杀人凶手的脸,他一度抓狂;这疯癫的性格有和罪犯何其相似。相互换脸之后,他们慢慢体会到了彼此的辛酸苦楚,罪犯亡命天涯不得安生的生活,干员妻儿不喜领导欺压的经历,在互换身份的那段时间都得到了体现。这一切,都起源于影片开头的那一枪:从那以后,无力保护孩子的亚瑟就被妻子反对工作,被女儿认为无用;凯斯特也开始被警方无限期地追捕,长达八年的逃亡生活开始了。同样地,他们也不知不觉改善了彼此的生活,干员帮罪犯认识并领养了孩子,罪犯使得女儿和妻子重新拾起了对干员的尊重和爱护。这种改变确实值得欣喜,但是生活总得回归正轨。只有体会过了别人生活的种种磨难,才能更加珍惜自己原有的生活。“婚姻总是由互相猜忌构成。”凯斯特的埋怨就是最好的写照。

            教堂、枪战,飞鸽、杀戮,圣歌、惨叫,吴宇森用他标志性的电影美学让正反两派狭路相逢。可惜,能变回自己、回归原有生活的,只有正义的探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一种人生活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sp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