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活着的意义”的文章:👉活着的意义之谜思👈
里面提到了,意义学开山鼻祖维克多·弗兰克尔以及他的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
最近不知为何思考起人的“选择”来,而后思绪又忽然转回到弗兰克尔这本书。
为什么又回到这本书上呢?我纳闷。
当时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作者没有说到真正的点上,有种蜻蜓点水(或隔衣挠痒)的感觉。那种感觉自始自终都有。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只是读完感觉是本不错的书而已。我不知道是作者故意没有引申开去,还是什么其它原因。
本人不才,这里斗胆说一下我的想法(猜想):
或许作者真正想说的是:“人自始自终都是有选择的。”仅此而已。而不是:“人生一定是有意义的,只是要去寻找它的意义”。
因为“人生是否意义”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的。(我的文章里也有阐述) 有人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我想这个逻辑应该每个人都能理解吧。人就是参差多态,这个世界才求同存异、多彩纷呈。
你非要说人生是有意义的,只是要去寻找它的意义。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
因为同样的逻辑,我也可以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也能找到它没有意义的那个点。不是吗?
以上并不是我诋毁作者,只是觉得作者应该说的只是“选择”。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是有选择的;无论情境如何,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选择权一直都在我们手中,只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它存在)。
所谓的“业力”,就是当面临某种情境时,我们下意识的应对模式。它是一些我们无意识累积并养成的(强迫性的)习惯,它是一种循环,也是一种“选择”。或者换句话说,你可以继续你的业力,不做任何改变;你也可以“选择”打破你的业力、打破这个循环。
所以,“选择”是我们人类一直都享有着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夺走它,除非是你自己。
一切都有选择,选择权自始自终在我们手中。只是——我们是否对此有觉知,是否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当我们没有觉察到它,是因为我们的双眼障目;
当我们没有觉察到它,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很深;
当我们没有察觉到它,是因为我们没有向内看。
所以,一切(还是)又回到“觉知”上。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看萨古鲁的《内在工程》这本书,虽然即将收尾,但如果让我简单概括这本书的话,我会说这本书是关于“觉知”的。(至少是其主题之一)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书的最后一页会写道:“觉知就是生命力”了。
好了,今天就简单聊聊我的一些小想法,难免不够严谨!还望多包涵。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关于“生命力”,可以看这篇:
👉谈谈生命力/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