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解忧岛
“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

作者: 若宁Rena | 来源:发表于2022-07-06 23:56 被阅读0次
    Brain-Body-Connection.png

    在对一些健康问题的识别、诊断和治疗中,有时候需要区分“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

    简单来说,有三种情况,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身心混合影响(如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一种情况】生理因素引发的问题。

    如果单纯是生理因素,去除生理原因后,问题就消失了。

    但是,作为普通人,身体不舒服的同时,心理也常会收到影响。
    身体的病痛也常常带来情绪的焦虑和低落。
    置身体痛苦于不顾,依然乐观,保持平常心的是了不起的人。

    【第二种情况】心理因素引发的问题。

    医学生学医的时候,老师讲到什么病,学生就会和自己的身体做链接。
    这关注有时会让人感觉“似乎”哪里不对,“似乎”自己有病。这是常有的事。
    学过了,对身体的关注随着注意力的转移也就下降了,那个阶段以为的病也就消失了。

    但是,有时候,有的注意过于强大,加上过去的成长历史,特殊的记忆,可能会放大一些感受,会确定自己真的有病了。这可以说是心理问题带来的问题。
    比如有的疑病症,坚持自己有病。

    有人觉得肚子里面有问题,经常去做各种检查,检查结果没有问题,就换一个医生、换一家医院。
    严重的时候,一定要求医生打开肚子看看,连着做几次手术,也不能接受没有问题的“现实”。

    【第三种情况】心身交互作用。

    其实,第一种、第二种是极端的情况。
    那也是简单粗暴的把身心分开的说法。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心身的交互作用。

    说明: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比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
    心身障碍: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疼。

    典型的心身疾病有:
    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亢、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

    【如何区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更多“与生理学有关”,而心理因素更多“与心理学有关”。

    生理学:对生命系统功能的科学研究。包括生物分子、细胞、器官、器官系统、有机体等生命系统中存在的化学和物理功能。

    心理学:与心理有关的学科。研究心理功能和行为。专注于通过各种技术和各种有益于社会的治疗来理解个人和群体。

    在“心理”和“生理”之间划清界限并不容易,因为连接大脑和其他身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重叠的。

    身体生理部分的紊乱或不健康可通过身体的感染、故障或疾病观察到,但心理部分的紊乱可通过不正常的行为或精神障碍观察到。

    稳定存在的,大多是生理因素。时有时无的,可能是心理因素。

    如果是生理因素,器质上的问题是持续存在的,一般不会一时有感觉一时没感觉、一时有影响一时没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vy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