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这个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风险防御系统,一旦在错误的时间,因错误的事件予以启动,其总会给我们的身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但很多事情都是双向的,当其以“错误”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自我改变的契机便也随之来到。可若要改变,我们仅了解一个“名字”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深处去发现“焦虑”的足迹,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听到来至于心灵深处的呼喊,我们才能透过层层面具看见真实的自己。
网络图片“焦虑”会融化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会演变成各种各样的“面具”,更令人惊奇的是,虽然这些面具极度的不协调,极度的僵化,但我们仍然使用它们,通过它们与外在环境互动。我们知道这种互动必然会产生问题,但我们更清楚问题也可以遮挡心灵深处的创伤。自欺欺人如同一种怪圈、如同一张网,裹挟着我们,束缚着我们。因此,改变需要看见,看见面具的裂隙;改变需要面对,面对当下的问题;改变更需要发现,发现自我本真的力量。
第一张面具:自责——弱者
焦虑的最典型特征便是苛责自己,一旦哪些事情没有做好,我们便在心里反复折磨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注意到呢”、“要是在细心一些就好了”、“你看这事办的”等等,从外在看来,焦虑者是极其谨慎而又细致的,这本是优良的品格,不过请注意,这只是假象。因为任何人都会犯错,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从不犯错的人的,不管你有多么小心,多么谨慎。但“焦虑”却总会把某件事的犯错归结为自己的无能、归结为自己的本性。我犯错,是因为我是无能的、我犯错是因为我太弱了,我犯错是因为我的性格等等。“焦虑”会让人“变得无能”,一件事情一旦发生,便在心里深处开始担忧,担忧完不成、担忧丢人、担忧自己不胜任。而这种担忧又反过来影响自己的发挥,最后事情果然没有办成。于是,恶性循环开始,长此以往,人会习惯于这种模式,直至真的相信自己就是“弱者”,生活中的任何事项都会对其造成巨大的困扰。
“焦虑”让人带上“弱者”的面具,而这张“面具”的唯一功能便是渴求外界的关心、谅解、照顾、关怀,但可怕的是,在如此剧烈的竞争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长期的、无条件的给予另一个人无限的宽容与体谅。因此,这种渴求不得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第二张面具:他责——暴君
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脆弱”,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忍受长期的心灵责备。于是当自责达到一定的程度,超过“尊严”所能容忍的极限,替代变成了必然的结果。由此,焦虑在这里开始转变自己的样貌,对自己的苛责开始向外投射。在这一刻,我们会越发的缺乏耐心、越发的焦躁、越发的愤怒,任何事都不合乎我们的标准、任何事都让我们火大,所有的人都是蠢货,只有自己才是尽善尽美的、才是完美无缺的。“焦虑”以控制的样貌出现,这种控制是“无微不至”的、是“纤毫毕现”的,没有人能够在这种控制下不出错,喜怒无常的领导、面目狰狞的父母、互相攻击的夫妻,愤怒、不满、绝望充斥于生活之中。
“焦虑”让人带上“暴君”的面具,而这张“面具”的唯一功能便是渴求外界的尊重、敬畏、崇拜。但问题是,“暴君”对外界的要求只是假象,这一切控制在根本上都是指向自己,可就连自己也根本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其他人又如何能达到呢?
第三张面具:恐惧——多疑者
你是否总是感觉自己很疲惫,并没有做什么太多的工作,就已经无精打采。你是否感觉到自己的肌肉总是特别紧张,身体缺乏灵活性。其实,亚健康往往是“焦虑”的另一大特征。焦虑者总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无缘由的“恐惧感”,身体的某一些细小的不舒服便会被这种“恐惧”的敏感所放大。而这种放大便会在心灵深处演化成“疾病”的存在。“疾病”外化到生活之中,必然是疲惫的、无力的,而越是如此,自己便越是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陷入紧张状态。那么究竟在“恐惧”什么呢,也许是生活的美好还没有体会到,便被“疾病”夺去生命的不甘吧,于是乎需要不断确认自己的健康,在这不断的确认中方能体会到自己还有改变的机会。
“焦虑”让人带上“怀疑者”的面具,而这张“面具”的唯一功能便是不断的确认、检查、明确自己是存在的,是可以承担生活的重担的。可这种不断的确认必然会带来不断的紧张,而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身体的机能是必然要受到影响的,而这种影响又会造成新一轮的怀疑与确认。
“焦虑”的“面具”还有很多,但无论它如何变化,以何种面貌出现,都只有一种作用,那便是折磨着我们的身心,阻碍着自身的发展。而在这些面具的背后,总会有一个无助的、不自信的、渴望被看见的小孩。但最最重要的是,“面具”是虚假的,孩子是可以长大的。当我们看到面具的存在,便是摘下面具的前奏,只需假以时日。看见,便是获得勇气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