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老师指出: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视角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观课议课的基本立场包括师本立场、实践立场和致思立场。(出自《观课议课的三个基本立场》)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出自《什么是教育》),的确如此,当代教育越加突显出人的个性,注重人的发展。而陈老师提出的观课议课三个基本立场之师本立场,我认为它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教师幸福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一、师本立场意指什么?
从上课教师角度来看,它是指教师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乐于展示自己的课堂;其次教师要以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为目的,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特色,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或对重难点的处理等,展示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创造性的课堂;最后教师自己也能够有质量地观察自己的课堂,尤其是提高课前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课后审美能力,实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从观课教师角度来看,首先观课教师不能从自己已有观念出发定义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应该从“目的、行为、效果”三个方面来看待、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其次观课教师要抱着学习的目的来观课,发现亮点、思考原理,以更好的运用于自己的课堂,遇到不足理解思考并反思,审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遭遇;最后,观课教师应和授课教师以对话形式展开讨论,而非是一味的夸奖或者指出不足,将教研落地。
从组织者角度来看,首先组织者应该明确目的,以清晰的目的指导课堂,观察课堂行为和效果,不能力求面面俱到;其次组织者应该以促进教师学习为根本,而每个教师都是个性发展的,不能用条条框框约束教师的行为;最后组织者应该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不能断章取义,坐而论道。
二、这种立场针对教师成长有何意义?
从上课教师角度来看,师本立场首先能够让老师不惧怕听课,甚至以欢迎之姿迎接听课教师的到来,因为这种立场能够引发真正的有助于教师成长的对话;其次有助于促使教师主动钻研教材,解读文本,上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课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自己站稳讲台,赢得学生的喜爱。
从观课教师角度来看,首先有助于教师形成研究意识,课堂问题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针对共性部分可形成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其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拥有温馨有爱的工作环境,当大家是针对问题平等对话的时候,也就是打开心扉向理想那方前进之时,是尺码相同之人,那么工作氛围怎会冰冷?最后它有助于观课教师反思自己课堂,以旁观视角观课之时,亦是审视自己课堂进行对比的过程,能够最快发现自身问题,弥补课堂漏洞,观课教师亦能实现自身成长。
从组织者角度来看,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有助于组织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更好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的。
三、师本立场于实践中如何运用?
首先,授课老师每次上课前应列出评价量表,供大家观课时使用。以本人执教的《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评价量表如下:
学习目标:1.能够以“矛盾”法品读意象,感受词人形象。2.感受伟人抱负,树立青春之志。
教学环节内容环节目的与目标的关系用时
导入
初读感知意象
知人论世品读意象
辨别意象
诵读体悟
百侣形象
辨别百侣
作业设计
根据评价量表,能够很好引导观课教师置身其中,思考理解授课教师意图,为对话交流奠定基础。
其次,教研组内应该达成共识,敢说乐说,但是要注重说话语言、语气,必要之时,亦要固定语言形式:
我理解您这里___________,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从学生表现看___________,能不能这样改?___________。您觉得可行吗?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当基于尊重的具体事实的对话展开时,轻松愉悦的教研环境也随之俱来。
最后,教研组组员可分工将有关观课议课的对话汇总,方便组内学习的同时,还有助于研究课堂,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材料。这样做,既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有成果意识,为自己专业成长赋能。
每个教师心中都应有杆秤,观课议课应是基于尊重、理解、信任之上的平等对话交流,而非高姿态的俯视,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幸福的教师生活也是由此而出。总之,我认为师本立场极有必要,因为教师的职业幸福对自身、学生乃至家庭都极其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观课议课的师本立场无疑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极其有效的外在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