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大脑

作者: 生锈的木鱼 | 来源:发表于2016-09-29 15:06 被阅读65次

    作者介绍:

    丹尼尔•博尔

    1997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剑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博尔一直以来专注于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最复杂的想法及其产生过程,并与英国著名的脑科学专家阿德里安•欧文(Adrian Owen)和约翰•邓肯(John Duncan)在剑桥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中心一起工作达十余年。博尔还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科学美国人》等撰写科普文章。《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是他的第一本科普畅销书,上市伊始即获得《华尔街时报》和《生物学人》等大众及专业媒体的一致赞誉,并入选2012年《华尔街时报》专业书评人的最值得阅读书单。

    内容简介:

    我们欣赏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这些体验都离不开意识。然而,意识具有主观性,属于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握。长久以来,哲学家们都声称,意识太神秘了,科学无法洞悉意识。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

    博尔的意识运作模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贪婪地探寻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在博尔看来,这种探寻结构的行为有重大的进化意义。正是这种对结构模式的探寻,引导人类发现了火,学会耕种。

    本书将认知与创造力相联系,为解开意识这一科学谜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解。

    此书为神经科学类书籍,对于大脑的大致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还是大有裨益:

    例如:认知脑干、边缘系统、大脑皮层、丘脑,意识产生的基理,在众多的信息当中的竞争和选择机制;一些神经科学方面研究的知识,如自闭症,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等;某些行为、想法,开始时需要意识的参与,形成模块以后,存储在潜意识里,行为的过程就会习惯性的产生,如运动,回家的路等等;包括形成的惯有的思想,模式,所以模块是可以修改、更新、甚至删除的;冥想可以加厚前额叶-顶叶皮层,增强前额页-顶叶皮层的活动,抑制核仁体发生作用,控制不良情绪,增强注意,加强意识。

    人的大脑要解决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讲,是意识问题

    意识问题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意识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产生意识的神经机制是什么,也就是要回答:主观意识体验是

    怎样由脑内神经网络产生的?这是一个激起人类理智好奇的有趣问题。

    英国心理学家威尔曼斯(Max Velmans)在《理解意识》(UnderstandingConsciousness)这本名著中提出意识的科学-哲学研究的5组问题:

    问题1 意识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问题2 如何理解意识与物质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是意识与脑之间的因果关系?

    问题3 意识有什么功能?例如,它与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4 与意识相关联的物质形式是什么——尤其是大脑中意识的神经基质(substrates)是什么?

    问题5 检测意识——发现其本性——的最恰当方式是什么?哪些特征能够以第一人称

    方法进行检测,哪些需要用第三人称方法,以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方法的发现如何彼此相关?

    换一个角度,关于意识的哲学-科学研究,我们也可以将它分为4个层次:

    层次1 广义现象学:意识是一个唯有第一人称才可通达的现象,因此,作为一个现象,“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必须首先由第一人称的体验来揭示,它包括日常的体验、内省和反思、现象学的体验和反思、东方传统中的止观等。

    层次2 形而上学:心与身相关,但心与身处于何种相关关系呢?这是一个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它关乎人究竟以何种方式存在,就这个意义而言,它是意识研究中真正的“难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多种版本的一元论或二元论的解释。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恰当理解,意识之谜就无望真正被解决。

    层次3 自然科学:意识与身-脑紧密相关,这是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说:“人脑是个难以捉摸的器官。由我们未知的原因它产生了情绪、语言、记忆和意识。它给予我们推理、创造和直觉力。它是唯一能自我观察的器官,而且沉思它的内在工作。”与意识的自然科学研究相关的一些核心问题是:与意识体验相关的神经基质是什么?或者说意识的神经机制或神经相关物(NCC)是什么?无意识心智活动与有意识心智活动之间神经表征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分布式的、时序上有先后的神经网络的活动会最终显现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验?

    层次4 方法论:从第一人称角度,我们拥有体验;从第三人称角度,我们拥有的是关于特定体验或体验类型的脑运行的知识。也许一个恰当的方法论态度是将第一人称方法和第三人称方法看成是互补的。

    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与以往哲学观点不同的意识运作模式,即意识是大脑的产物,是物质性的。博尔博学多才,论述的内容涉及哲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领域,从各个角度剖析意识的起源、作用、心理特性、神经机制以及意识的脆弱性。第1章“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将意识置于哲学的背景下进行讨论。

    第2章“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阐释意识的演化过程。

    第3章“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讨论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

    第4章“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探讨意识的心理学特性,指出意识致力于发现信息的深层模式。

    第5章讨论意识的神经生理学特性,解释大脑如何产生经验。

    第6章分析动物的意识。

    第7章分析为何我们的大脑如此容易遭受损伤,以及如何检测大脑损伤后意识的情况。

    第8章探讨意识紊乱导致的精神疾病,以及恢复意识的方法。

      人类的大脑无比复杂,这使我们拥有丰富的意识。意识是生命的本质,其主要任务是革新。我们运用革新能力,不断探索模式,洞悉世界的本质。“好奇号”登陆火星,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等,证明了人类探寻意义和模式非比寻常的能力。但是,正如博尔在结语中所指出的,人类似乎聪明过头了,我们经常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导致生活失控。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最近声称,人类对科技的过于依赖将导致人类的灭亡,因为科技发展之快超过了人类的控制能力,而灭亡时间很可能就是下个世纪。我们运用意识的革新能力,目的是要改善生活,而不是给自身带来毁灭。

        一旦我们掌握了某一技能(如走路),无意识就会接替意识运作。从上述例子看出,那些古板无趣的信息由无意识处理,而意识则处理新的、有难度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哪怕只包含极少量新的或复杂的内容,我们都要运用意识功能。

        人类一个明确的特性是对事实永不满足的追求。但是我们渴望的不是陈旧的信息,而是包含模式的那一小部分知识。找出智力游戏中隐藏的结构只是人类思想一个微不足道的癖好,与人类以生存为目的的进化驱动力无关。但是表象往往具有欺骗性。我们致力于对事实的追求,但偶尔也会玩玩智力游戏,就像一匹训练有素的纯种马会忽然快跑一阵,仅仅为了运动一下强壮的肌肉。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受躁动不安的好奇心的驱使,渴求真正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长者的谆谆教诲里包含的有限知识,而是广义的智慧,指任何让我们快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大胆的创新思想。由于人类的意识永不停息地追求智慧,我们发现了火,学会了耕作。实际上,所有延长我们寿命、让生活更轻松有趣的现代科技成果都要归功于意识。对个体而言,对创新的渴望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热烈的躁动,引导我们学会语言,掌握各种知识,使我们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顺利过渡到成年期。

        意识的精神空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意识致力于创新,它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发现信息的深层结构。掌握这种包含模式的、有意义的信息处理形式,能够使我们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意识使我们在每一个知识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发现大自然的隐蔽规则,通过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根据它们潜在的、共同的信息结构联系起来,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意义世界。这种不懈努力的结果之一就是:当我们看到一张椅子时,看到的不只是椅子基本的外部特征。当然,我们会认出这是一张椅子,然后马上会想到与这个物体相关的一系列意义:椅子有什么形状,具有何种功用,与其他家具的关系如何,放在哪幢大楼哪个房间内,等等。事实上,当我们观看周围世界时,无意识可能忙着处理一些基本的感觉特性,但是在意识的大本营内,每一项内容都要经过我们掌握的知识结构的严密筛选。我们看到的任何物体,都会触发理解的意识波,即该物体不同层次的意义。

          这种对知识及深层模式的不间断的追求,不仅是创新的机制,也是人类意识的特征。基于DNA的“想法”不可能是有意识的,部分原因在于这些信息仅仅表现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即使是黑猩猩也努力去了解意义的不同层次,但是人类的意识在这方面蓬勃发展,使我们以独特的方式深入理解并掌控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贪婪的大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ak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