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舅杀宦——白话三国

作者: 史逍遥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2:29 被阅读82次

文/史逍遥

4.国舅杀宦

朝廷,本来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存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她应该是一个运转有序、公正严明的中央集权组织。

但是,十常侍把持下的大汉朝廷,完全没有了纲常秩序,内部混乱不堪,文武百官既不敢怒也不敢言,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造反运动又开始了。

长沙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纯造反。

天下已经大乱。

天下大乱,是一件多么残酷的大事,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汉灵帝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他正坐在美丽的后花园内饮酒,陪座的正是十常侍。

皇上谈笑风生,指点江山,全然活在梦中。

但是十常侍各个皮笑肉不笑,因为他们心里有鬼。各地告急的奏章全被他们私自压住,隐情不报。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精神叫士大夫精神,每每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总是会有一些有胆识的士大夫站出来。

谏议大夫刘陶,就是这样的人。

他跑到皇帝面前哭诉:“天下已经危在旦夕,陛下竟然还有心情和一群无用的阉宦喝酒!”

皇上一脸无辜,傻傻地问道:“现在国泰民安,何来危急之说?”

“陛下,四方盗贼并起,侵州掠郡,天下已经大乱。这一切都是因为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造成的。”

“陛下,不能再用这些无用的侍臣。”

刘陶话未说完,十常侍已经齐刷刷地跪爬在皇上面前。

“既然大臣们容不下我们,我们也无脸再苟活在宫中。请求陛下准我们回家种田。”十常侍个个痛哭流涕,像十个没了爹妈的孩子。

其实,皇上才像个孩子,一个永远离不开别人伺候的孩子。十常侍就是十个伺候他的大人。

所以,皇上是不可能让十常侍离开皇宫的。

所以,皇上怒斥刘陶:“你家也有近侍之人,为何独不容朕?”下令将刘陶押出问斩。

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四百年汉室江山,一旦休矣!”

司徒陈耽,又一个猛士。

陈耽见皇上要杀刘陶,奔入宫中以头撞阶,苦谏道:“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却敬之如父母。这十个人身无寸功,皆封列侯。陛下若不自省,社稷将崩!”

当一个人被迷住心智、遮住双眼,便会陷入糊涂的深渊,不能自拔。此时汉灵帝就是这个状态。

所以,陈耽和刘陶苦劝无果,不但未换回皇帝回心转意,反而引来杀身之祸,二人当晚就被十常侍谋杀了。

十常侍之所以是十常侍,就在于他们能够见风使舵,顺水行船,懂得及时化解矛盾。

为平息祸乱,十常侍假借皇帝之名,封孙坚为长沙太守,出兵剿灭了叛贼区星。

又封刘虞为幽州牧,征讨渔阳张举、张纯。

在此关键时刻,代州刘恢向刘虞推荐了刘备。结果一举剿灭张举、张纯。

刘虞上奏皇上说刘备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邮之罪,任高堂尉。公孙瓒又及时美言,荐为别部司马,改任平原县令(山东平原县)。

刘备的生活总算转危为安。

中平六年夏四月,汉灵帝病重,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

何进,出身屠夫之家,皇亲国戚。妹妹是何皇后,侄子是皇子刘辩。

何进作为国舅爷,当仁不让地卷入了一场皇室纷争。

一场决定皇朝未来的纷争。太子之争。皇后和太后之争。

汉灵帝有两个小皇子,一为刘辩,二为刘协。

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刘协是王美人所生。

刘辩养在何皇后宫中。刘协母亲王美人已死,养在董太后宫中。

刘辩的后台是何皇后,刘协的后台是董太后。

现在皇帝要死,那么问题来了?立谁当太子,谁来继皇位?

太子之争呈现为皇后和太后两派之争,这两派有哪些人?有多大实力?

这是解决纷争的关键所在。

十常侍选择了太后派,因为董太后和皇帝本人都想立刘协为太子。

何进肯定是皇后派。大臣们也是皇后派。因为刘辩为先生,刘协为后生,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

中常侍蹇硕想了一个恶毒的办法,要想成事必须先扫清障碍。

障碍是谁?何进。只有杀了何进,彻底瓦解何皇后的势力,刘协才能上位。

怎样杀何进?一个字骗!骗何进入宫议事,然后诛杀。

糊涂的汉灵帝居然同意,下诏宣何进入宫。

何进,其实就是一个莽夫,他的智商还不足以预想到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他一脸高兴地来到皇宫门前。

此时,一个人救了何进一命,司马潘隐。

潘隐说:“不可入宫,蹇硕想谋杀你。”

何进以最快的速度回府,马上召集大臣商议,准备进宫铲除十常侍。

莽夫有莽夫的优点,就是做事果断,想干就干。

大家正议论的时候,潘隐来了,带来一个噩耗和一条诡计。

噩耗是皇帝刚刚驾崩!

诡计是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骗何国舅入宫以除后患,然后册立刘协为帝。

果然,一会圣旨到了,宣何进速速入宫议事。

何进到底去还是不去?去的话有可能被杀,不去就是抗旨,也得死。

何进最终还是去了。因为他有足够的胆量和枪杆子。

他采取了更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武力解决战斗。

何进打着“正君位、杀宦官”的旗号,带领五千御林军,会同文武百官一起冲入宫中。

这其中包括著名的袁绍。袁绍,字本初,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现为司隶校尉。

在一群莽夫和武夫面前,十常侍选择了屈服,虽然只是暂时性的。

中常侍蹇硕是主谋,被杀。其他宦官被董太后保下性命。

袁绍认为要斩草除根,但何进坚持不肯。正是由于何进的优柔寡断,再次埋下十常侍死灰复燃的祸根。

在诸大臣的支持下,刘辩名正言顺地当了皇帝,就是汉少帝。刘协做了陈留王。

何皇后做了太后,掌握了后宫大权。一山不容二虎,为了配合妹妹专权,何进毒死了董太后。

张让、段珪等十常侍善于见风使舵,他们生存的哲学就是始终攀附权贵,从来不在乎荣辱和脸面,奴才始终就是奴才,奴才活着就是为了讨主人欢喜,所以十常侍很快投向何太后。

何太后成了他们最大的保护伞。哪怕是何进,此时也无法再扳倒他们。

何太后绝不允许任何人动十常侍,因为她同样需要人伺候,同样需要十常侍在宫中维持权力和秩序。

袁绍建议,既然我们无法下手,那就号令天下英雄,起兵来京,尽诛阉患。

主薄陈琳劝阻:“不可!现在何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极具声望。若想诛杀宦官,就像用火炉烧毛发一样简单。只要你当机立断,诛杀十常侍,定会大快人心。如果邀请天下大臣,四方英雄聚会京城,一旦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也说:“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议!宦官之祸,古今皆有,收拾他们一个狱卒就够了,何必召集外兵。”

何进大怒,说曹操有私心。

曹操不屑,暗说乱天下者,何进也!

何进终不听劝告,偷偷命人去各地搬救兵。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决定将会给汉朝带来一场地动山摇的灾难。

5.引狼入室

相关文章

  • 4.国舅杀宦——白话三国

    文/史逍遥 4.国舅杀宦 朝廷,本来是一个神圣而庄严的存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她应该是一个运转有序、公正严明的...

  • 古书品三国之第2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古书品三国之第2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往期回顾 介绍 怒鞭督邮,这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话...

  • 我读三国002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如果张飞此时超级冲动的杀了董卓,三国的历史都要重新修改了,那会是怎样的发展...

  • 读三国,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讲的是张飞欲杀董卓,被刘备关羽拦阻,三人转投朱隽,期间以猪狗血破张宝邪术,...

  • 萌芽读三国之何国舅谋诛宦竖1

    今天开始我们的故事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十常侍。 十常侍指的是中国古代东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

  • 萌芽读三国之何国舅谋诛宦竖4

    张让和段珪见董后靠不上了,就拿了好多金银珠宝讨好何进的弟弟何苗和他们的母亲舞阳君。并让他们经常去何太后宫里,替他们...

  •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董卓字仲颖,是陇西临洮人氏,现任河东郡太守,是那种本事不大、...

  •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回思维导图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提问 1 刘备和关羽为什么要阻止曹操杀...

  • 《细说三国史》|三国的渊源讲得透透得

    《细说三国史》|三国的渊源讲得透透得 东汉末年分三国,我好像终于把三国的源头摸清楚了。何进(何国舅)是少帝刘辩的舅...

  • 2018-05-12

    三国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国舅杀宦——白话三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b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