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的确,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懂点“人情世故”才能混得风生水起。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明明很有才华,可是却总是混得不怎样?
究其原因,发现这类型有实力的朋友,最终不得志是因为不懂人情和交际。
能和你聊得很好,但对别人时就会变得难以起口,甚至需要你去帮忙疏通他遇到的困难。
“真羡慕你和所有人关系都那么好。”初次听到,会因为夸奖自己而开心,但总听这样感慨,时间长了便知,他社交上的棘手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并无解决。
我遇到过一个女孩,业务能力中等偏上,很多前辈都夸赞她踏实、品行优秀。但她和同事的关系很不好,看得出她在努力融入团体,但每次都会冷场,或者不予理会。
她说不清这是不是排挤,虽然心里很委屈,也清楚工作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前来交友,但因为人际关系相处不好,时间久了,同事关系的不和谐,也让她的工作出现障碍。
甚至有天她哭着联系我,说一起参加团建,留宿了一晚,自己的行李就被人用刀划坏了。
除了震惊同事的遭遇,我也在想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如何融入新环境,有这种烦恼的人不在少数。尤对初入职场者而言,连开口都要小心翼翼。
有人面对客户时很从容,一旦缺少了利益关系,和朝夕相处的同事聊天都会觉得尴尬。也更不要提参加宴会时,在一群陌生人之间会局促不安。
“会讲话”和“会闲聊”是不同的。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话术、套路,更多要依靠的是沟通力——快速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并掌握当下的气氛的能力。
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并不是足够优秀就一定能成功,那么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先来看看刘德华的两个小故事。
1997年,张卫健被TVB封杀,又遇上金融风暴,差点因此破产。当时同样境遇不佳的刘德华主动借钱帮他渡过难关,就这一件事,让张卫健从此对刘德华感恩戴德。
后来,当刘德华面临解约官司时,张卫健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支持。
贵为华人第一巨星的成龙,用不着去和任何明星攀交情,但是对于刘德华,他总是给足面子,倾力捧场。
他和刘德华合作《夏日福星》《火烧岛》《新少林寺》《醉拳2》,成为了影坛流传多年的经典;某年刘德华在电影发布会上过生日,成龙主动带一束玫瑰上台,热情献吻……
生于香港新界的刘德华,从小和家人住在贫困的木屋区,和姐姐弟弟们一起帮家里打理卖稀饭的生意,初中毕业就进无线训练班,从此走上社会。
如果论家庭、论学历、论智商,刘德华可以说都是“垫底”的那一个。
但最终成为华人娱乐圈独一无二的天王,他的成功,除了过硬的专业素养之外,与他的“会做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和刘德华的经历相同,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中,超过一半大学成绩是C或C一;美国所有议员中,65%在当年的班级里是垫底的;美国历任总统,75%在学校是二流角色;百万富翁企业家中,一半以上根本没读完大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6982/000590eff181680a.jpg)
影响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学历的高低,正是包括人际交往在内的个人综合素质。
相反,在我们的身边,一直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却活得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正如全球“领导力第一导师”麦克斯韦尔所说,“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不管你处在什么阶层、什么圈子、就职于哪个公司,没有人情润滑油,人生将会处处卡壳;不懂人性的真伪,你往往会处处处于被动。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否懂得人情世故,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
这也是我们看到,卓越的人总是在不动声色中,就已经实现人生目标的原因:他们读懂了社会的本质和人际交往的潜规则,并用生活中的潜规则来规格自己的言行,自然而然地,成功自然如期而至。
生活需要智慧,处世需要权谋。人情世故是避免不了的大事,会社交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有位老先生说:“中国社会下,梁山好汉108将,无依无靠没有社会资源、闯荡天下。今天青年人最缺的就是社会历练和人情世故,我们没必要吃亏后才长记性。”这位老先生就是公孙策先生。
人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懂人情世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