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音乐APP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装机必备。这桩几亿人的生意(2015年一季度音乐APP用户数3.8亿),带给整个音乐产业以深刻的影响。那么,国内市场上的音乐APP是什么格局,他们又如何站稳脚跟,谋求生存,最终怎样影响了音乐产业呢?
笔者以为,音乐APP目前立足的根本有二,一曰资源,二曰体验。基于此吸引用户,并开始往多元盈利的方向上进行探索。
寡头游戏:必然的逻辑
近几年,音乐App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随着国家不断规制音乐内容版权市场的大政策走向,对于核心优势版权的争夺愈演愈烈。而海量音乐带来的版权费用,使得这日益成为一场巨头们之间的争夺战,而现在音乐APP也确实成为了一个寡头竞争的市场。
四大阵营争夺版权
从版权的来源上看,不仅有传统的音乐版权方,新晋大热的现象级音乐选秀节目也将其作为产业链周边,强势入场。例如,腾讯音乐近两年大力引进《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娱乐节目的音乐版权,垄断性的引进也为QQ音乐带来了巨大流量与用户。酷我、酷狗则获得了《蒙面歌王》的音乐独家版权。
目前,海洋、腾讯、阿里三大阵营都投入巨大资金,几乎已经占有了各大音乐集团的版权资源。而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音乐APP虽然也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但最近频频受到独占版权资源的巨头挤压。
多元场景下的体验至上
版权与内容无疑是音乐App基本产品形态得以形成的根基,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在占有海量版权资源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以良好的体验、恰当的功能连接音乐产业和目标受众。
作为音乐APP,音乐播放、歌词展示、歌单管理这些传统MP3时代已经必备的功能当然是标配。这也是用户对于音乐APP的基本需求。除了这些需求之外,音乐APP与传统音乐媒介不同的地方,体现在一方面基于技术,实现了定制化的音乐推荐;另一方面,还延展出了音乐社交功能;此外,随着用户出行等场景的变化,对多终端的适配也是必须要满足的需求。
首先,音乐App除了兼具传统Mp3、CD播放器的优质音乐体验外,还由于其智能终端的属性,增加了个性化推荐功能,让用户找到知音。比如,酷狗音乐与QQ音乐等App均在产品功能中设立了“猜你喜欢”的板块、网易云音乐则是先引导用户做一个简单的喜好分析,加之以用户收藏音乐的情况作为辅助变量,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出了“私人FM”板块,每天向用户推荐20首歌曲与歌单。此外,基于音频识别技术,各大音乐APP也都瞄准用户听歌识曲的需求,推出了这方面的功能。
其次,音乐App区别于传统音乐媒介的另一个差异化功能是音乐社区,无论是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还是QQ音乐,都在致力于打造音乐社区,实现人与人的连接:
酷狗音乐的音乐社区从“唱”中体现,通过K歌社区的建立,让用户上传自己唱的歌,类似于在酷狗中集成唱吧,以K歌来作兴趣社交,同时还可以导入微博的关系链,但实际产品运营过程中证明这类导入活跃度很低,对于微博这种弱关系社交媒体而言,想建立真正的关系较难。
QQ音乐作为腾讯系产品,自然不会放弃社交。通过每日更新好友热播,让你知道好友听什么,可以关注自己的QQ好友,关注后可以查看好友的歌单,可以知道好友唱了什么歌。同时利用lbs技术,可以查看身边流行的音乐。甚至在播放界面还引入了弹幕,促进用户互动。
网易云音乐支持从手机通讯录、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关注用户,同时还引入了了陌生人社交,位置社交,用户之间可以相互关注、查看对方歌单、发送私信。同时,用户可以对每首歌进行评论、分享。优质的评论是网易云音乐的一大优势,为网易云音乐营造出了真正倾注感情的音乐氛围,能够帮助用户通过音乐建立有价值的社交关系。
最后,是云同步与车载音乐等新场景的打造,通过一云多端的方式最大限度的简化用户在平台直接音乐体验的转换成本,而打通的用户体验不仅方便了用户,更为音乐App提供了更多元、更具体的用户轨迹和不同场景和终端的使用特性。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更大效益的商业价值。
诸如歌词翻译、音效设置、导入音乐等多种小功能,也是对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
媒体化的编辑思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除了这些产品功能,音乐APP在某些方面与传统音乐媒体有相同之处:媒体化的编辑思路。具体的作法有:根据重要的时间点(节庆、开学等)、常见的听歌场景(运动、学习、旅行、约会等)、主要的音乐风格等制作歌单、电台,方便用户选择;举办音乐盛典、设计音乐榜单;策划音乐类专题等。
毕竟,技术能够实现的推荐有限,而传统编辑思路以及榜单、专题、音乐人访谈等,也是音乐爱好者们的内容需求。在这一编辑过程中,音乐APP也体现出了自身基于技术的一定优势。例如同时容纳多个榜单,让用户自主选择;应用大数据进行音乐评选等等。
音乐APP为用户提供了诸多新体验,逐步改变着音乐用户的需求土壤,进而影响着整个音乐生态。
盈利模式多元化:从产品到平台
积累了海量用户之后,如何变现?音乐APP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接触音乐的重要渠道,也实际上挤占了相当大的实体唱片份额。随着市场的规范化,音乐APP必然要开始探索合理的盈利模式,扮演好音乐产业中供需双方的平台角色。
一方面,成为发行渠道,在用户付费购买音乐和观看在线演唱会的同时,为内容方提供分成;另一方面,作为广告平台提供广告服务;此外,也有音乐APP开始提供数据服务。
用户购买音乐:新的发行渠道
音乐付费与电商化已经成为版权规范化后音乐市场的重要商业模式,从这个维度来看,音乐App无疑已经成为连接音乐市场供需的在线零售商店。
如华纳音乐旗下艺人林俊杰的第十张个人专辑《因你而在》就发行了数字App专辑,而孙燕姿、曹方等歌手也都进行了类似的尝试。这类基于移动端的数字音乐产品App专辑的出现为内容提供者带来更有利的分账比例,因此当下很多歌手渐渐减少了对发行实体专辑的依赖,转而由唱片公司牵头,与各大音乐App合作,参与音乐版权售卖的利润分成。
当下中国在线音乐付费市场仍不成熟,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QQ音乐的绿钻会员付费机制,而QQ音乐得以将绿钻模式推广开来,也得益于其先天的社交产品优势,即将绿钻与QQ空间绑定在一起,对其它音乐APP而言,不太具有复制性。但随着中国当下版权保护环境日益转好,人们的意识逐渐转变,数字音乐未来产值不可估量。据MIDIA数据机构研究预测,到2019年,数字音乐产值或将超过100亿美元。
付费演唱会:连接线上线下
2014年被称为在线演唱会元年,大量歌手通过与在线音乐App渠道平台或视频网站的合作,实现了演唱会的O2O共享。对用户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对音乐人而言,打破空间界限的形式让其音乐价值得到更广泛维度的传播,对音乐产业而言,每场百万、千万规模的在线收入极其可观。
在去年,大陆和台湾地区就有十余场在线演唱会,大都落地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线上终端,而收视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上的App实现观看的。而在音乐App产品中,如酷狗、酷我、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App都已经上线音乐视频和音乐现场等功能来布局此端。
广告与应用推广收入:海量流量的商业转化
手机音乐凭借着UGC歌单、海量音乐库、以及个性化功能、电台类节目吸引众多用户的关注,用户规模催生传统广告分成模式,如多米音乐,广告分成已经成为其主要收入模式之一。内容服务商为用户提供免费音乐收听和下载,利用用户规模、收听音乐流量、用户点击量等数据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获得相应的广告收入。
应用推广是另一种广告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部分企业希望快速获取用户规模,从而诞生了用户规模大的APP为新推出APP导入流量的模式,其中包括一些手机助手类APP、手游等等,手机音乐APP企业通过为这些新APP导入流量或者手机联合运营,从而收取费用。
数据服务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业务拓展
美国音乐App公司Spotify以及苹果公司都已经开始通过其平台积累的大数据,推出针对音乐产业中周边商家、音乐制作公司和音乐人的数据服务,包括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及当下流行趋势走向等业务。国内尚仍没有公司针对该领域做出相关业务拓展。
总结来看,音乐App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音乐媒介,经历了几年的爆发式发展,其产业格局已基本定型,并且正在以其独特的媒介特性和优势影响着当前音乐产业生态中的各种因素。
不过,有这样一组数据。根据《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作为音乐行业的三个核心板块,营收分别是:唱片实体6.5亿、音乐版权经纪管理2.54亿元、数字音乐440.7亿(无线音乐市场规模达到了397亿元,在线音乐市场规模43.6亿元)。其中无线音乐市场中又有大半被电信运营商垄断,各大音乐APP虽然声量渐强,目前没有哪家在声言盈利,仍处在烧钱亏损的阶段。而版权管理虽然日渐规范,但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尚有不少偏差,这也并非音乐APP一力所能解决。
依托过亿用户,未来可期。但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网友评论
看完这篇发现自己已经成为网易云音乐的人脑残粉了。
因为在网上发现以下文章与您这篇文章非常相似:
《几亿人的生意——音乐app如何影响音乐产业 - 新媒体 - 记者网》(http://www.baidu.com/link?url=PD9vYIpmJrhRxWVhG5KnazNM7YvyiHjOIUSXsLfSPc-K00nHhBx2W4wsKhN_4eUScAu9QKBR-QMz9i1VXtoJA_)
所以想询问一下是否是原作者,避免错误处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