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已完结)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

作者: 白色石南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09:37 被阅读0次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

    2012年2月21日

    又刷了太多时间的手机,这样真不好!

    席勒将之称为一种“和解意向”,感觉与思维达成和解,感性与理性都很活跃,一方会将另外一方面决定性力量消除掉,对立物因而会终结。作者将这种随对立物的消解而产生的虚空称为无意识。此时会出现“审美的状况”(席勒称呼这种没有对立物的状况时对所有规定敏感的状况为此),但席勒对无意识一无所知,他所谓的调解的审美功能与作者所称建构象征的活动(创造性幻想)是相类似的。

    接下来,作者从印度大梵-阿特门教义中的东方观念指出席勒因偏爱推理和理性演绎而成为自己结论的牺牲品。

    作者从印度观念提倡超脱于对立物(各式各样的对客体的感情状态和对情绪的执着)讲起,解释了托波斯(禅定)和此即彼即瑜珈等概念。他指出托波斯与瑜珈都是欲力有系统的“内倾”,然后摆脱对立的束缚,这种调解的状态也是两者的目的实现大梵-阿特门,这是无意识产生创造的过程,也是对客体的新的适应。

    剥夺能量价值而陷于无意识中,使对客体的关系变成内倾的,客体的面貌焕然一新,所以,印度宗教的态度与基督的教义不同,后者是外倾的,对外即对象的绝对追求。

    然后,作者又从梨陀讲起(梨陀--正确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世界秩序),接着转向老子的道(道:由规律主宰的正确的道路,位于对立双方的中间,既摆脱了它们,又统一了它们)。

    叔本华引述杜佩伦《奥义书》拉丁译本中的内容,爱克哈特和康德的思想中都有与《奥义书》的思想类似的东西。神话与象征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它们能自发的产生世界的任何角落,而且完全一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无意识中产生,因无意识不同于种族和个体,较少有差异。

    2022年2月25日

    今日虚度光阴一天。

    2022年2月26日

    席勒抛弃了审美中某些狭窄的东西,想引用一种纯粹的道德动机,但终究引发冲突导致个体陷入混乱与痛苦。他必需用另一种不属于审美的态度去摆脱这种冲突,即最高程度的道德努力,最大程度的自我克制与牺牲,最虔诚的宗教苦行与圣洁。

    对席勒来说,美即使他的宗教。他的直觉涉及了宗教的问题,他的“美的态度”就是“宗教虔诚”。在席勒展开进一步论述之时,“游戏本能”也被他明确的挑选出来作为调解活动。席勒的思想有其严肃性,是内在必然性的幻想的游戏性的外在显示,不受外部环境的强制,或受意志的强制的显示。从意识和集体的观点来看,其外在就是一种游戏。这种源自内在必然性的游戏本能能够实现这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性精神只与他最喜欢的对象一起游戏。

    席勒想要超越对立甚至使意识完全达到虚空的程度,这种意识尚未分化且因为能量值 弱而使所有内容都变得难以区分。此时,这种情况可被称为无意识,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水平低下,类似于瑜伽和麻木的催眠状态。

    席勒头脑中一再呈现出来的是虔诚或虔敬的观念,将其观点扩展至普通人也是可行的,因为这种宗教虔诚是一种集体现象,而非依赖于个人天赋。

    在这里作者还讨论了其他可能性,无意识状态(意识的虚空状态)是由欲力潜入无意识所造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bm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