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天作业大赛展示会的结束,轰轰烈烈的小学科学设计大赛市赛落幕,今天展示出的市赛作品基本都是成都小学科学界神作,其中凝结着科学老师们的智慧,还有孩子们的作业热情,这种热情恐怕确实很难在其它学科看到。如果我们的所有作业都像那样,那估计很难有不交作业的……相信这次作业设计大赛中展示出的科学之光会在很长时间里对每一位参加今天教研的科学老师带来积极影响。
但是,正如今天最后常老师说的那样,我也有同样的疑惑,首先,因为参加比赛,老师和学生可以投入大量资源精力时间来准备,想想看从各区的初赛决赛再到市上的比赛,这样的投入纵然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比如市级比赛的一等奖,换来的肯定是老师以及学校的荣誉,当然还有参与此次作业的学生经历这样的作业设计的美妙体验,但这样的投入方式能成为常态吗?我想恐怕很难。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受益吗?我想恐怕也很难。
如果不能成为常态,如果不能让每个学生受益,那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又有多少?我们该如何去挖掘这其中的指导意义并运用到平常的教学实践?我想这才是是值得思考更有意义的问题。
其次,回到我们的主题,这是“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减负提质,换句话说就是要减轻学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但是我们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他们既要完成语文的作业,又要完成数学的,还有英语,体育,音乐……对比原来只有语文数学,甚至现在基本都在学校里完成,而现在又是回家做思维导图,又是拍照片视频发把班群,所以这真的符合减负吗?或许,从某种角度来看,孩子们的“负”是在减,但看看老师吧,为了投入到这个比赛,他们需要拿出十八般武艺,从初赛到市级决赛,显然是在增负,科学比赛还算好,你去看看其它学科的比赛,你要说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没受影响,那你一定在自欺欺人。
也许,你可以解释为,减负是减学生的负,又没说减老师的负,而事实是老师会因此承受比减负之前更大的压力,因为对老师的要求一点没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丝毫的降低,反而要不停寻找可能性去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增长点,这正是提质增效的本质,这其实变相就把更多的压力甩给了老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无论是什么老师都会感觉越来越累,越来越有种无力感的根本原因。
真相是,如果不真正减老师的负,学生的负想减,这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
现在的老师真是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老师都要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