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李氏砭法是我最爱
学会五行养生法,自己变成老中医!

学会五行养生法,自己变成老中医!

作者: 59549a8d0976 | 来源:发表于2019-09-24 09:11 被阅读0次

中国的中医文化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能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尝百草”。几千年前的祖先们开始对大自然规律进行朴素的统计和总结,归纳出天地万物由五大元素构成,既:金、木、水、火、土。万物皆有属性,同时认为五色、五味、五情、五官、五脏与五行是相互融通的。

五行相克

【相生相克图】

顺位相生

生水--水生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相克

克木--水克火

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与五脏

五色分别为:青(绿)、赤、黄、白、玄(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绿色的食物,如绿豆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入肝经为木性;

红色的食物,如红枣、山楂有补气血、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

黄色的食物,如黄豆、南瓜、香蕉有养胃健脾的功效,入脾经为土性;

白色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的作用,入肺经属金性;

黑色的食物,如桑葚、黑豆、海参有,益气养阴,补肾,入肾经属水性。

五味与五脏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

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可增强肝的功能;

食物的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

食物的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

食物的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

食物的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易引发疾病,如:

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

苦味太过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

甘味太过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

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

咸味太过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情与五脏

中医将人的情志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种,并且每种情志过度宣泄会伤及对应的脏器。

所谓“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比如:过度思虑会影响脾胃运化,过度愤怒会造成肝气郁结,所以想养护好身体,要做到: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心平气和的人才更长寿。

怒伤肝

“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上亢,耗肝血,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

喜伤心

“过喜”、“暴喜”会消耗心气,过喜之后往往喘不上气,头晕,心悸,入睡不深,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

思伤脾

“思虑”、“思念”等情绪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等,人也会愈发消瘦;

忧伤肺

“愁忧”、“抑郁”导致肺气闭塞,过度愁忧会导致肺气阻滞,肺的宣泄能力下降,引起胸闷气短,皮肤粗糙,便秘等;

恐伤肾

“惊恐”不仅会伤及肾气,还损伤肾精,可出现精神萎靡、神经衰弱、心悸、甚至休克、痴呆等症。

只想说一句,市面上膏药有很多种,但这个膏药我实际用下来效果最显著、最好的!良心推荐!

五官与五脏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肝出现问题,眼中会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

心出现问题,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

脾出现问题,嘴里会有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

肺出现问题,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

肾出现问题,则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举一些例子,当眼睛发红时,可能是因为肝炎引起;舌尖鲜红无苔可能是冠心病引起,耳鸣出现时,可能是肾脏亏虚。这时候要及时检查相关脏腑,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健脾八珍粉,调理脾胃效果好:

五脏养生食材

养肝食品:酸味或青色食品

牛肉、枣、乌梅、山萸肉、

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等。

养心食品:苦味或红色食品

红小豆、李子、草莓、橘皮、苦杏仁、苦瓜。

养脾食品:甜味或黄色食品

桂圆肉、蜂蜜、地瓜、南瓜、山药、

大豆、小麦、薏米、鸡蛋黄等。

养肺食品:辣味或白色食品

蒜、姜、胡椒、韭菜、

百合、莲子、银耳、牛奶、鸡蛋清等;

养肝食品:咸味或黑色食品

乌鸡、海带、紫菜、黑芝麻、

桑葚、海参、木耳、鲈鱼等。

总结

心主血气,藏神,五行属火,充于脉,其华荣于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色红,味苦,嗅焦;

肝主疏泄,藏魂,五行属木,充于筋,其华荣于爪,开窍于目,与胆互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运化,藏意,五行属土,充于肌,其华荣于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普格天气,色黄,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属金,充于皮,其华荣于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肾主精髓,藏志,五行属水,充于骨,其华荣于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相关文章

  • 学会五行养生法,自己变成老中医!

    中国的中医文化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能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尝百草”。几千年前的祖先们开始对大自然规律进行朴素...

  • 立秋五行养生法

    8月7日是24节气中的立秋节气。“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此时天气仍闷热,暑气难消,有“秋老虎”之称,自然界的阳气变...

  • 春天不护肝,排毒不畅容易“爆肝”,疾病就是这么“盯上”你

    父亲是老中医,每到春天便唠叨“护肝养肝”!中医认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季节与养生对应...

  • “五行养生音乐”都是骗人的把戏!

    “五行养生音乐”都是骗人的把戏! 周海宏 “五行养生音乐”都是骗人的把戏!大家不要相信宣传与推销“五行音乐”的人!...

  • 2018-12-01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脏腑封官图 中医,养生,健康,疾病,保健,脏腑,五行,活力 人体就...

  • 秋玄说道医,雷法祛病养生

    秋玄说道医,雷法祛病养生 神霄派,自古以雷法诸称,雷法者,内练五脏五行之气,外练天地雷光灵气。雷光真气一旦练成,游...

  • 喝茶很健康,也要讲究中医五行!

    ——茶与中医五行的关系 正所谓“茶中蕴五行,养生有讲究”,通过对自己身体情况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将茶与五行...

  • 王景福转《基本吃素、每天散步、保持糊涂》

    老中医养生 生命质量在于健康,保持健康源于养生,基本吃素、每天散步、保持糊涂,是养生三大基石。 基本吃素 膳食是健...

  • 【茶中蕴五行】

    "茶中蕴五行,养生有讲究”,这是中医上的讲述,可将茶与五行、五色、五脏相对应,使五行相和谐,达到更好养生的目的。是...

  • 2018-01-11

    老人吃点肉,身体无忧愁 (健康养生) 父亲今年七十九了,很注意保健养生。常常去拜访一些老中医,或是听些养生课。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五行养生法,自己变成老中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jv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