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星期一晴亲子日记2014级7班马驰翔爸爸680
网上看到有个小学老师,前几天一起聊天时她说:“你知道在我们教师办公室里,讨论得最多的是什么吗?是一个孩子的性格。在被老师批评后,和同学起冲突后,是不是能快速恢复,是不是能积极面对,在不同孩子身上的表现差异还是挺大的。”
进入学校,离开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当孩子遇到猝不及防的压力,就产生了极度的挫败感,让他觉得难以承受。
一桩在我们眼里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在孩子那里,却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
孩子的心理就像玻璃一样,敏感脆弱,一经打击,便觉得受到伤害,碎了一地,这就是典型的“玻璃心”。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我国有46%的儿童,不同程度地患有“玻璃心”。而家庭的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是孩子养成“玻璃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玻璃心”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都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符合自己的期待,如果现实无法满足自己,就会陷入消极情绪中,甚至出现极端的行为。
根据妇联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杀人数达每年60万以上。
在青少年和儿童当中,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自杀人数还在呈上升趋势。
新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极端事件:
在安徽某地,一个女孩因为太爱玩手机,很晚还不睡觉,妈妈一生气,把手机没收了。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女孩走出家门跳河。幸好消防员赶到,才把她救上岸。
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男孩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跳桥身亡。……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极端例子离我们很遥远,但日常生活中,“玻璃心”的孩子并不少见。
他们过度在乎输赢,一旦输了就大发脾气;习惯高估事情的严重性,将小事扩大化;无法承受正常的压力,遇到挫折容易崩溃。
被过分溺爱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机会经历自然的风雨,因为父母已经替他遮挡了所有的风雨,扫除了前面的所有障碍。
但孩子终究要脱离父母的羽翼,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一旦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风浪,他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整个人都被击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