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三国演义

作者: 慕尧VIVIENNNE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22:11 被阅读0次

    乱世休论德与道,满纸皆是利与权。

    在三国演义里面,郭嘉早丧,贾诩除了抹书间韩遂之外几乎隐身,程昱最著名的计策是坑了徐庶,荀攸的计策都被安到了郭嘉和荀彧身上,夏侯惇独眼之后跑龙套,夏侯渊是黄忠的练级包,曹仁在东线还算不错遇到刘备军就是个练级神器,徐晃除了和受伤的关羽对砍80回合之外几乎没表现,李典乐进除了合肥之外无表现,其余如臧霸、朱灵、董昭之类,大都是万年大众脸,还不如廖化来的出彩。而曹真、于禁、王朗这几位,更是惨不忍睹。

    孙权一出场就已经有了江东诸郡,袁绍有河北,袁术有南阳,刘表有荆州,刘璋有益州,张鲁有汉中,马腾有凉州,曹操有官居太尉的爸爸,刘备什么都没有。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时候,正在寄人篱下,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军队只有一些游兵散勇,前前后后辗转奔走了半个中国,部队成分乱七八糟,也没时间精力好好训练,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而得到诸葛亮、庞统之后,先取荆州,后取西川,汉中之战大破曹操,进位称王——此时的刘备,虽然没有得到天下,但三分已占其一,相比于得到诸葛亮之前的局面,完全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奇迹。

    可是即使有这么多英雄,即使多么精彩,仍然逃不过结局的悲凉。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三国演义》,我选择“势”。

    罗老先生开篇第一句就点题: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所以,《三国演义》的最痛心之处就在于,个人对大势的无奈。

    哪怕你是有道的明君,哪怕你足智近乎妖,哪怕你七进七出长坂坡杀得曹兵个个休,哪怕你过五关斩六将,哪怕你喝断当阳水倒流。

    又能怎样?

    那么多历史的英雄演义和佳话,依然阻挡不了天下合一的大势。而且,这大势不归与你。留给英雄们的,不是三国,而是演义。

    文人笔下百姓心中对盛世的演绎。

    所以,《三国演义》中,关圣人败走麦城、诸葛亮星陨五丈原、火烧八百里连营、雨落上方谷、挥泪斩马谡,还有那扶不起的阿斗、赶不走的仲达。等等。

    可是最痛心的地方,还是丞相。

    抛开《三国演义》里面丞相的生平事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诸葛丞相世之奇才,“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却晚年得子,不能亲自教育,只得再临终前留下《诫子书》以期孩子品行无异。为国家计,把生平所学全部传授给了一位魏国降将姜维作为接班人,大公无私。而司马宣王韬光养晦,亲自指导司马师司马昭军事、权谋,成功篡夺天下。

    “我诸葛氏祖孙三代,世受国恩,今日一死以报先帝!”

    丞相去世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绵竹之战时,诸葛瞻自刎而死,年仅三十六岁,诸葛尚力战而死,年仅十九岁……“诸葛父子,真乃一门忠烈。”

    两下相较,丞相一生为国尽忠,匡君辅国,结果国破家亡;宣王一心为家谋利,城府算计,结果窃国发家。此最为痛心。

    姜维继承丞相衣钵,曾经的麒麟儿已到暮年,即使后主已降,仍然“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挑拨钟会,密谋起事,可怜最终“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反观司马昭,倒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弑君犯上,最后还能洋洋自得的问出“安乐公,颇思蜀否?”此痛心二也。

    丞相一生竭忠尽力,非但大功不成,甚至子孙、爱徒俱壮烈殉国;对手司马懿祖孙三代全然为己谋私,弑君谋国,咸有天下,三国里,还有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吗?

    那一年,丞相告别家人的时候,

    “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念三国演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念三国演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m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