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道》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道》

作者: 瓜豆种植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22:15 被阅读0次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 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2、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拿不住又何需去拿? 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3、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出身,不是学历,不是金钱和权利,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心智模式!我自认为人生这场旅途就八个字:提升心性,磨砺灵魂!

4、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盘

5、更高的哲人独处着,不是他们享受孤独,而是在他们身边找不到同类!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最后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

6、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7、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得话说实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

8、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缺的就是这双眼睛,你需要的也是这双天眼。是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了的真理真相再颠倒回来

9、圣经的理由是,因信着得救了,上天堂, 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狱。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得方法让人去信,虽有利于基督教的实践却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贪婪的一面,这样的因果关系已经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人连追求高尚的机会都没了, 又何以高尚呢?

10、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磐。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致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相关文章

  • 一日一书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谋定而后动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曾子《...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學》句

  • 重要的事情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人容易迷茫,...

  • 《近道》

    《大学》 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谓“物有本末”,本末就是因果,事物的发展...

  • 读《大学》005: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华杉先生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可以说是儒家所有思想的的...

  • 素材转载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

  • 本末相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显山露水,人们看到了山水,但是,我们...

  • ⭐️灸赋(周楣声)---灸不离宗赋

    灸赋(周楣声)---灸不离宗赋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不能倒置,终始自有...

  • 一日一书

    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m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