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34299/b6364b96b7afd144.png)
我第一次读《飘》是在18岁时,那时对于书中悲伤的结局耿耿于怀,常常感慨作者玛格丽特为什么不写续集。过了十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达,我果然在网上发现了《飘》的续作《斯佳丽》。续作写于1991年,距离原著写作时间已过去60年。而我阅读的时间距离续作面世也已过去10年。
在续作中,郝思嘉改变了之前自私贪钱虚荣任性的缺陷,重新赢得了白瑞德的爱,两个冤家破镜重圆。大团圆的结局原本曾是如我等读者心心念念的期待,甚至我怀疑续作者里普利也是一个原著的超级粉丝,所以才成就了如此大团圆的一本续作。但是实际上我看完后却并没有想像中的满足感,甚至小有失落。
是什么改变了我的心境呢?是时光吗?是自身的经历影响吗?也许吧,毕竟不是现实中很难有彬彬持礼的卫希礼和有情有义的白瑞德,即便韩媚兰也难以在现实中伟光正地死去,有的只是苟且。
从另一方面讲,或许是因为我已老去,文学已不再是一切。当年在此书大卖之后,曾有无数书迷和出版商殷切希望玛格丽特·米切尔续写后续,但她坚决拒绝了。我想随风而逝的不仅是旧时光,也有写书的心境,以及作品人物不以读者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发展趋势吧。
又过了十年,当我重拾文学梦的时候,再次重温了《飘》这部经典。我原本是怀着学习写作的目的去重温这本书。因为傅东华先生不仅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一名很有才华的作家,在学习傅先生传神地道的中文写作表达精髓的同时,我也重温了书中人物的感情纠葛。
到此时,我才读懂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经历过的破坏与重建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女性经历冲破世俗藩篱与自我缺陷的阵痛,自我成长的故事,而不仅是简单的爱与不爱。也是这时我才完全消除了心中的块垒,不再为白瑞德的离去而悲伤,相反倒是为思嘉天真地将一个少女的精神初恋维持了长达十年之久,而颇为感动,这种感情白瑞德至始至终不能容忍,与其说是因为爱的自私,不如说是因为他的粗鄙与男人的原始本能,对爱的理解只是占有,而不是宽容与尊重吧。
十年过去,再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也会时光悄悄抚平。而作为读者,我也一样从最初的心意难平,恨不能亲手为其续貂,让白先生回心转意,转变为对白大叔的控制欲嗤之以鼻。所以说这是一本适合年轻人读的书,只有年轻人才会永不接受爱情中的失败,将爱情视为征服,屡败屡战,就像年轻的思嘉一样,有着打天下的蛮劲与战斗力。
当年龄逐渐苍老,就会像白大叔一样对爱情游戏举手投降,像卫希礼一样躲进自己的个人世界自成一统,宁愿与爱情绝缘,也要保证自身的完整。所以随风而逝的不只青春时光,还有无知无畏的激情,这既是遗憾,却也是成长的必然,因为没有谁能一直在燃烧的状态下幸存。
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拥有强大的魅力,除了这个开放式结局让人遐想连翩外,还与作者刻划女主人公的之真实生动息息相关。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女孩不是对未实现的爱恋念念不忘,哪个女孩的初恋不是纯真动人,因其情感真实纯净,所以无论思嘉犯了多少错,女读者都会感同身受,体谅她对希礼的一片真心纯情。
这种少女的纯情其实只是精神和灵魂上的绝然付予,就像对理想信仰一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超拔之力,在这种力量之下,身体物质苦难统统都只是献祭而已,决然与道德或情欲无关。这种纯情只有女人了解,男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纵使守礼如卫希礼也只是做到坐怀不乱,至于白大叔,这个情场老手,倒是很懂其中的曲折心理,但却被爱情的占有欲支配得失去了理性,只知嫉妒打击,或金钱收买,虽然年纪大,心理却依然幼稚,不知爱情这个东西越是得不到越是受阻越是疯长。
爱要全盘付出,像思嘉一样不怨不悔,才会此生无憾,如果怕受伤,隐藏真心,为了自尊心绝口不说“我爱你”,那么就不要像白瑞德那样怨恨对方不懂自己的心。
一个人如果粗鄙地以为爱人只是宠物,只要从物质上无限满足她就可俘获她的芳心,那么这样的人也只会收获粗鄙的回报。以心换心,真心是要靠真心来获得的,如白瑞德一样害怕失败而不敢表达真情,只以对待宠物的心态来对待思嘉,却要奢望得到爱人的真心,真是中年人的年龄,小孩的心态。
原来总以为是白瑞德鼓励并帮助郝思嘉冲破了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束缚,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现在才明白瑞德大叔与高老师本质上无异,也是在塑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萝莉,不管这个被塑者如何成长,最大限度是不能超越他自己的接受度,比如说他自己嫖妓是光明正大的,而思嘉精神恋爱是不可容忍的,比如说思嘉开个木材厂玩玩是可以的,以此为事业大是不可接受的,在这一点上其实与他看不起的甘扶澜并无二异,总归还是认为女人应该有女人该有的样子,而不作为平等的人该有的样子。其实白瑞德的爱才是思嘉要冲破的最后一道束缚,只有冲破这道束缚,她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瑞德的宠物。
到这时,我才发现,反过来懦弱的卫希礼才是真正尊重思嘉的人,唯其“懦弱”,所以他宽容尊重思嘉作为人,而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所应有的平等权利,他的行动虽然是懦弱的,但他的思想始终是睿智的,所以他才提醒思嘉要远离瑞德,因为瑞德为达到赢取芳心的目的,故意挑动她释放天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而在她天性中其实更有率真坚韧、担责重诺的一面。
所以说此书中的两个男性面临时代巨变礼崩乐坏之时,其实都是现实中懦弱的逃避者,都是思想怀疑立场已动摇的同一类人,只不过希礼是以自怜自哀在行动上逃避,而瑞德是故意大行不义之事在思想上逃避。所以说与其他在讽刺希礼虚伪,不如说是嫉妒后者宁死也要始终坚持自己已不相信的传统道德规则。
到于两个女主角,则完全代表了道德文明与人性本能的两个极端,但她们仍有共同点,那就是率真坚韧,只不过一个是道德上的坚信不疑,一个是生存上的坚定不移。在她俩的人生道路上,男性始终是被关照的对象,她们在生存之路上一直紧密相依,一体两面,像地母一样承担着精神和物质上的人类生存之责。
故事的最后,思嘉发现瑞德才是一直保护她的人,以为瑞德才是自己一直所爱的人,痛悔不已。于是年轻的女读者们也都痛哭不已,但当这些读者长大,经历世事难料,她们终将明白在明天新的一天里,她并不会追随而去,即使她一时冲动追随而去,也会重新回来,回到属于她为之奋斗的土地和家园,就像战争发生之初,思嘉一心想回到母亲的保护之下时那样,她终将发现只有自己能保护自己,她将发现比悲伤和爱情更重要的是坚强生存和成长为自己。
旧时光无论如何哭泣也不会重回,能逝去的必将逝去,能留下的自会留下,只有随新的一天向前走,才会有新的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