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辰朗者,渤海扶余人也。
初,倭寇酿祸,神器蒙尘在即。关外诸郡,悉为贼破,于是生灵涂炭,黎民失所。刘父举家南奔,未及入关而京畿亡,复归扶余。
越八年,内倚民力,外假友援,乃得驱寇于东海,肃贼于南洋,倭患遂平。盖因久疲之故,三军不振,由是赤眉骤起,贼酋未得天下,竟以山河为诱,以收民心;继以法度为饵,以愚民智。民不察,遂为所用,初困王师于襄平,继逐王师于渔阳,三破王师于彭城。余部不敌,乃奔澎湖,裂土而治。赤酋遂以王者之身,一统天下。
越明年,高丽内讧,权分南北,往来攻伐。北部不敌,纳质称藩于中国。太祖罔顾黎民之苦,倾国之力,劳师远攻于浿水之左,南北遂定,分庭而治。北韩凋敝,民苦于饥,乃乞食于太祖。遂以周相为使,北往乐浪放赈。是岁始,北韩名为藩属,实为藩贼,岁岁不治耕农,苟图赈济以活之,皆太祖之过也。
又二年,关外异动。其时拂晓,刘母临盆在即,猝闻击户声起,趋步而视,人畜皆无。然其所居,俱为云烟所笼,睹不盈尺。但闻儿啼,刘子坠地,时值日升,霞光万道,烟云遂释,余皆举于空,或为龙鳞,或为水纹,其美无以言表。
翌日,刘父求名于万寿寺。
方丈言:“施主,令郎之名,何以为凭?”
刘父言:“未解大师之言,烦请开释!”
方丈言:“取名之术,或观天象,或仰地形,或推五行,或测八字。”
刘父言:“四术以何为魁?”
方丈言:“咸无长短之别。如若天出异象,必出圣贤,首当为凭。”
刘父乃以烟云蔽日以告之,方丈沉吟不言。
少时,言道:“非辰朗莫属也。辰者,晨也,拂晓之义,以为天时;朗者,通浪,波光粼粼之义,以为天象。二者兼顾,非至佳乎?”
刘父称善,遂以辰朗名其子。
辰朗生四年,时岁大荒,民饥,草木俱食殆尽,其有甚者,易子而食,亦不免死。又七年,太祖病笃,诸王窥政日甚,太祖惧,乃效秦皇汉武之法,罢太学,兴赤卒,灭四旧,驱四害。凡十载,教授日卑,愚驽日猖,仁义廉耻,亡且尽矣。
丙辰年冬,太祖殡天,愍帝秉政,复太学。是岁,辰朗冠礼,入太学,四年乃成,入供太学。又二年,惠帝临朝称制,广开言路,欲以夷制以自强,缓图民强国富之望。
后二载,太学博士见幸于帝者日多,辰朗即其翘楚也,太学遂以惠帝为圣。诸王惧,乃以裂国之名,刺帝于宫。东窗事起,太学生怒,塞四城九门,困诸王于京畿。诸王大恐,乃以邓哀王、陈留王为首,八王议政,得“擒贼掳王”之策,以铁滑车为主,神火营为辅,血浴京畿。
时值辰朗以学首之身,行走御前。圣薨,辰朗还家,至乱,复为学首以求朕躬,不得,见俘于羽林卫,收押下狱。
八王窃政既罢,尝欲取信于民,未果,迁怒于惠帝,乃以太学生为羊替罪于己,辰朗在列,狱吏苦说不得,遂以通敌叛国之名,脊杖二百,刺配营州。卷宗入呈刑部,诸吏不悦,矫供以篡辰朗之言,伪以辰朗认罪伏法之名,减刑八载。
金蟾五年秋,辰朗获释,乃以“天下为公”为任,求计于天下。远涉重洋,问道于夷。然其术,塞贵胄牟利之道,绝王侯猎艳之途,上下不容,礼部佯以妄议朝纲之名,逐辰朗于家。金鳌五年秋,辰朗立法于家,编撰成册,为帝所察,忿甚,缴其书而质其身。是岁冬,刑部以颠覆皇权罪,流配千里,入辽阳劳城营,斩监候。
庆丰五年夏,辰朗病笃,刑部昭示刘妻探监,许以开释,着太医院携辽阳医馆会诊,奈何技穷,逾十日,辰朗身故,天下哗然,举国悼之。
霍仲子曰:刘氏辰朗者,国士也。末法之世,尚以六尺之躯,以博天下之利,虽无善宗,却得善果,斯为刘氏之幸,却为天下黔首之大不幸也。上溯赤酋立国,已逾五世六十余载,其临大宝者,驭民无所不用其极,贵为三军之师,不思御敌于疆场,却图制民于坊间。徙子女于夷狄,窃财货于寰宇。金元外交,棍棒内治,宁与番邦,不与家奴。伪以国富以蔽之,伪以帝勤以抚之,伪以夷乱以威之,致使民不知夷盛而夷不知民敝,愚民之术可谓甚矣。路不拾遗,卒为笑柄;道路以目,其为鲜乎?今刘氏新丧,智者因其悼,愚者因其唾,愚者之盛,智者远不及也,此非愚民之力乎?刘氏有言:“华夏之愚,非三百载不能易也。”今观之亦然。若冀其速,非亡种肃民不能为也。终以拙诗一首奠刘君,如下:
汉室添忠烈,魂归草木凋。今宵空对月,来岁懒吹箫。
四海风波怒,三江焰火烧。怜公身被辱,遗恨几时昭?
霍氏春秋.刘辰朗列传
网友评论
感谢,让我想起了美好往事。
我采一缕朝阳
把她揉进露珠里
珠子的光彩
瞬间夺目
而我看到你文采
珠子暗了
于是,我把赞👍点上
文采☀带走,喜欢🌹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