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还需要兴趣做自己的老师吗?我们相信,由兴趣转变的是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会减少工作中所认为的困难。
所以从小的兴趣培养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头等大事,许许多多的小品相声将孩子的兴趣班作为调侃对象,说是夸张,其实一点也没有。
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
这个是心理学上对兴趣的告白,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兴趣对活动产生的作用的大小。兴趣对人的活动产生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凡是能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就是具有积极效能的兴趣;凡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就是具有消极效能的兴趣。同样,人们兴趣的效能性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
有些人的兴趣是主动的、积极的;有些人的兴趣是消极的、被动的。例如,有的学生对上网很有兴趣,但主要用于玩游戏或聊天,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的兴趣就是消极效能的兴趣。
这里想记录兴趣作为工作的一部分,究竟会产生什么作用,积极的,消极的,还是其他的作用!
人之所奋斗,为其一生,为其后世。我想,应该没有那么多大公无私的人,所以偶尔有一个雷锋,就被大肆的宣扬出来。
兴趣只能够让人在现世的某一个角落进行更加深层的钻营。不具有过高的社会价值和人际价值。
社会上各行各业,纷繁复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兴趣能够提供专注于某一个角落的动力,却不能概括人的社会交际网。
兴趣是一个自私的产物,或者说兴趣是培养自私的一个说辞。
兴趣的能动性是针对个人的,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兴趣与偶像的区别就是,兴趣针对于某个领域,偶像是某个事物。
兴趣与信仰又有共性,都是将个性进行埋没,将兴之所至的事物供奉起来。
专注的事情,热爱的事情,喜欢的事情,都是从这个社会的大网上面剖开一个口子,进行更高维度的开发。
所以,兴趣不是老师,老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做人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
兴趣并不专业,只提供一个热爱的动力,没有持之以恒的能动性。
老师是领进门的,兴趣也是领进门的,在热爱之初具有能动性,在工作之后,却没有了余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