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
“长空之下”的微笑1——《哈扎拉尔的微笑》阅读感悟(五)

“长空之下”的微笑1——《哈扎拉尔的微笑》阅读感悟(五)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18:59 被阅读7次
    “长空之下”的微笑1——《哈扎拉尔的微笑》阅读感悟(五)

    《哈扎拉尔的微笑》第六章——长空之下。

    “长空之下”意境深远,高蓝的天,明净的湖,清风拂来,身处其中的那个人一定心旷神怡。事实真是如此吗?

    1)

    “我也会想到教师应该是平静的人,或者,如果我们想象有一种美好的教育,教师就应该是那些有着‘丰富平静’之人……不易动怒,是一种奇特的智慧。”

    教师的确应该是平静之人,连所有的情绪都只能是温和的,或者即便有高亢处,也是因讲课讲到精彩处,或者即便有悲情时,也是因讲课读到动情处。其他的时候,性子温和一些,平静一些,可能更好。当然,这应该是针对那些“不易平静”之人的对比。

    对比,才能有幸福感。

    反观自己,因为本身性格的“黄”色成分多了一些,所以还是会显得较为动怒。只是,也会在心里告诫自己:少生气,莫生气。尽量温和一些,尽量“绿色”一些。

    2)

    哈扎拉尔说,有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它并不需要什么理由——

    无论你在具体的教学中把一条河的知识教得多么准确生动、引人入胜,你都要想想如果这条河已经被人“投毒”,你该怎么办——所有知识的传授,自然有其本身的意义,不过在一条被“投毒”的河上,关于河的所有知识,分明有一种危险——你一旦漠视了或认同了“毒”与“投毒者”,你就成了同谋与帮凶。

    原谅我将这一段全部搬到这里来了。

    因为上周末回老家,家旁边是一所小学。明明是周六,却早早听到孩子们的叫声。我很纳闷,但没有细究,以为是老师们在排练元旦节目。

    中午吃饭时,有位同行没有前来,一问才知道:“人家在上课。”我问:“教六年级?”答:“不是,教三年级。”“那三年级为什么要周末上课呢?”“因为县上要抽考三年级。”哦,原因在此。

    几乎每一学期末,县里都会抽考某一个年级,或者某一学科。下面的人几乎就围着抽考的年级转,这几乎成为惯例。

    “分数”里到底有什么呢?面对不一样的学生,难道真有不同的老师的功劳。

    “还要考英语,所以也在加紧弄。”另一位同行说到。

    “考英语,好多地方连中学都缺英语老师,别说小学了。”另一位同行说。

    “那怎么考呢?”我好奇的问。

    “我们学校是干脆放弃英语,好像占20分,因为补都不知道从哪里补起走。”一位在农村小学的任教的同行说。

    压根就没有开设英语课,但县里就是要抽考。你说你答应了,那就成了帮凶。可是,如果你不答应呢?你还得呆在这个体制里呢?你就只能成为“同谋”或“帮凶”。

    考,考,考,其实,现在现在不是老师的法宝,而是教育的上一级部门的法宝。上一级作为验收和考核各个学校质量的法宝。跟你来个抽考、调考,就连人家就是想做的一些主题考试,在每一所学校来说,都会视为学生和老师的“灾难”。

    你要想用分数说话,你大可在考试前一两日才公布,老师们已经无法再让学生加班加点学习了,紧张也就紧张那两天而已。你要进行主题调研,大可主管部门不动声色地亲自到调研的学校进行考试,这里的不动声色一定是指不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灾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评比,不公开,只是作为自己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而已。

    如果我们的教育多一些这样的平静,少让一线老师做“帮凶”或“同谋”,可能教育才有教育的味道。

    到现在,我心里都还在为那些周末或者休息时间上课的三年级孩子们叫屈。

    3)

    哈扎拉尔说,相信教育,相信教师——因为相信人类的心智能力——黑暗终究会过去的信念是人文主义者的基本立场。

    “相信教育,相信教师”,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问问我自己,答案未必都是那么肯定的。因为在我自己身处的环境里,我们的环境并不是最好的教育环境。

    比如说,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很多人并不知道“努力学习”的意义。他们对于他们的未来,是一片迷茫。不像我们当初的目的:跳出农门。他们现在不用当农民了,每天在父母的照顾下,可以过得衣食无忧,还学习干什么?且还需要那么刻苦。再看当今现实,好多读了硕士的出来,选择了当老师的话,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千大洋,这能养活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这点工资也许连餐厅里的服务员都不及。

    现状如此,但我还是选择“相信教育,相信教师”,尤其是身为家长,如果你不相信教师,你的孩子就只能深受其害,因为他每天都要在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信任的老师的课上听课,还要全部排斥,痛苦的只能是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空之下”的微笑1——《哈扎拉尔的微笑》阅读感悟(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y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