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海
笔者曾经备战过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面对堆起来跟一座小山似的教材和参考书,时常会陷入深深的苦恼:读书速度太慢,影响备考进度;知识点太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以为自己理解了知识点,一做题就莫名其妙地答错。读得慢,记不牢,用不了,是笔者读书生涯苦攀高峰中遇到的三只拦路虎。
日前,在朋友推荐下,翻看《高分读书法》一书,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一本日本最高学府学霸介绍读书经验的小书。初看中文版书名,会以为书中讲的是如何读透教科书和参考书,在升学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习方法,类似于国内考研BBS上“我是如何高分考上清华北大”一类的帖子。从前言看,作者的确也讲述了一个学渣如何历尽坎坷,逐步悟出高效读书大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逆袭考上名牌大学的故事。
作者西冈一诚是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学生,据他自述高中时是名副其实的垫底王。成绩差到什么程度呢?日本教育部门有一套用来衡量学生成绩的方法,叫偏差值,如果偏差值大于50分的偏差值,就说明成绩高于平均水平,反之亦然。西冈一诚高三时偏差值在35分上下徘徊,相当于在一万名学生里排在9千名以后。所以,残酷的现实是,他复读两年,连续两次报考东京大学,都毫无意外地失败了。
逆袭发生在第三年,他彻底分析了东京大学入学考试题后发现,东京大学看重的不是学生知识量的多少,而是能否活学活用“符合最低标准的知识量”,也即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他调整复习思路,读书时不再是被动地记住知识,而是主动地问“为什么”,通过不断地与书本对话来锻炼思辨能力,成绩果真得到大幅提升,当年就如愿考入东京大学。
看完学渣逆袭的励志故事,你会不会备受鼓舞,像打了鸡血一样,感觉拿到了一本通往世界名校的通关秘籍,信心满满也打算冲刺一下清华北大呢?
且慢,不要忘了,作者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多问“为什么”。我们不妨运用作者的质疑读书法,来检验一下这个故事。作者的经历是真实的吗?光靠质疑书本知识就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吗?作者的方法是否只在日本教育体系下才能成功?
其实,质疑作者经历真实性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成功往往都是很难复制的,知道了马云的成功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另外一个马云。同样的道理,即使作者在书中所呈现的就是他之所以能够考上东京大学的全部的、真实的方法,也不能保证你能够成为作者的校友。
我们需要质疑的,应该是作者在书中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高分读书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高分读书法的本质是主动阅读
作者在开篇就开宗明义地亮出全书的核心观点,即东大学生之所以普遍拥有强大的思考力,是因为他们都会使用主动读书的方法。主动读书法,就是作者考取高分的读书法。笔者以为,直接用“主动读书法”作为书名,更能体现作者的本义,功利性和鸡汤味也不至于那么浓郁。事实上,主动读书法并不是作者的发明。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关于阅读的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就指出,“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主动阅读者)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
与主动阅读相对的,是被动阅读。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大意是说,你书读不好,是因为你不是在读书,而是书在读你。说的就是这种被动式的读书习惯。因此,要想提升读书的效果,就得从改变被动式读书习惯开始。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西冈一诚指出,掌握主动读书法,可以提升读解力(即快速准确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思考力(即头脑灵活、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我们努力学习的真正目的,而非单纯的增加知识量。以笔者的读书经历来看,读书的理想状态无非就是“读得快,记得牢,用得活”,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作者一再强调,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查到大量信息,但信息不等同于知识,只有做到活学活用,你才能把那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高分读书法的具体目标,是“把书读活,活学活用”,也就是在快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把握书中脉络,简单概括书中观点,从不同角度辩证理解,最后实现在具体场合应用知识。
对此,作者将读解力和思考力进一步分解为读解力、理论思考能力、归纳能力、客观思考能力、应用能力5大能力,并相应提供了5大步骤57个要点,来帮助读者掌握主动读书法。
《高分读书法》中的5种读书能力步骤一 做假设,让你的读解力飞速提升
步骤二 采访式阅读,让理论框架更清晰(不当读者当“记者”)
步骤三 整合阅读法,让你一句话道尽复杂之事
步骤四 检验阅读法,让你增强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同时读多本书)
步骤五 通过议论阅读法,长久地记住知识(重视“输出知识”)
前四个步骤是“输入知识”的过程,分别介绍了四种实用的阅读方法,第五个步骤的“输出知识”是活学活用的关键。
二、如何掌握高分读书法
2.1做假设,让你的读解力飞速提升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作者建议一定要做好装帧阅读法和做假设两个准备。
装帧阅读法是微观视角,能获取从某个角度或某个部分理解该书的线索,促进对细节的理解。做假设是宏观视角,目的在于获取能够理解整本书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1)装帧阅读法。书籍的装帧内容一定是对这本书精华的提炼。从书的装帧(书名、封面、腰封、作者的个人简介等)中获取充分的信息,尽可能多地获取线索,可以做到“闻一知十”。把从装帧上获取的线索记下来,写好便笺,做成一览表的形式,会让阅读更加轻松。运用①分割;②连接;③深读3个诀窍,可以从书的封面或腰封上获取足够多的线索。
(2)做假设。提前假设要读的书会是什么内容,而自己在读后想要得到怎样的提升,把阅读目标设置好。
①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便笺上写下阅读目标。
②边看目录,边思考如何使用书中的内容实现阅读目标,在阅读目标后写下具体的方法。
③相比阅读目标,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在上一条的具体方法后面写下自己目前的水平。
④如果实际读书时发现与假设有出入,那么每次都要修改假设。
2.2采访式阅读,让理论框架更清晰(不当读者当“记者”)
在很多情况下,文章的脉络和提问是强相关的。书的作者在开篇时通常会提出全书最重要的问题,作为线索,整本书接下来都会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这是大多数图书都会采用的脉络结构。针对这一类图书,西冈一诚推荐边读边问的阅读法和求解阅读法。
(1)边读边问的阅读法。就是成为记者,而不是读者。读者式的读书过程是浏览了一遍书里的所有文字。而记者式的读书要求你对书中的观点有所反应,对作者不时地提出质疑,必要时还要做笔记。该方法要求读者一边阅读作者的观点,一边思考自己心中的疑惑,不要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这对于提升读解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首先,阅读时要做出记者的姿势,如身体前倾,后背舒展,这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其次,“作者在开篇就提出的问题”“对应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你单独记在笔记本上的重点问题。
(2)求解阅读法。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解答终究属于别人,很难真的进入自己的头脑中。就像解数学题,如果解答的过程都不懂,即使知道了答案也没用。“这个答案是如何得出的”“经过证实了吗”,心中抱有这样的疑问,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解答,这一过程会让你看到很多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新信息,让你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同样,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也会帮助你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本领”。这是东大学生经常实践的大脑训练法。
2.3整合阅读法,让你一句话道尽复杂之事
“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读懂”。作者将书比作鱼,一本书也可分为“鱼肉”和“鱼骨”两部分。“鱼骨”可以把作者的观点串起来,而各样的例证、名人名言等,正是附在鱼骨上美味的“鱼肉”。需要注意的是,“鱼骨”才是作者的核心思想,“鱼肉”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而创作的。读懂一本书的关键,就是吃到“鱼骨”!为了吃到“鱼骨”,我们可以使用整合阅读法,也就是把“鱼肉”和“鱼骨”分开。
书就像一条鱼学会整合阅读法有两个技巧:摘要阅读法、推测阅读法。
(1)摘要阅读法,就是用简短的话把作者最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使用摘要阅读法训练自己挑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也能提高说话说重点的能力!
①从每一节、每一章中寻找最具概括性的句子。靠近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但是”“然而”之后的句子、诸如“……其实并非如此吧”的句式、在书的装帧部位和正文里都出现的语句,都有助于我们“揪出”最具概括性的句子。
②基于已找出的句子概括本章或本节的核心观点,字数在30字以内。
③基于这些概括句,写出一本书的概括句,字数在140字以内,正好是一条微博的篇幅。
(2)推测阅读法,就是推测:“接下来的文章会讲什么呢?”
可以利用“具体案例”“比较”“追加”“从抽象到具体”4个技巧,帮助自己做推测。
运用“用摘要阅读法总结读到现在的所有内容”和“用4个技巧对接下来的内容做出预测”这两条,就可以成功找出一本书的“鱼骨”,找出作者在书中最想表达的观点。
2.4检验阅读法,让你增强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同时读多本书)
同时读几本书的阅读法就是“检验阅读法”。同时阅读相同话题的不同书籍,相当于是从新的角度复习,可以把知识记得更牢固。而且,也有助于客观的、从不同角度的审视同一内容。具体可以运用平行阅读法和交叉阅读法。
(1)平行阅读法。平行阅读法就是从同一领域但切入点不同的两本书中,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这也是平行阅读法的意义所在。这样,既不会让你偏信某一方的观点,也会助你做到充分思考,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让你自然而然地做到动脑子阅读。
平行阅读法的选书标准示例①选择两本有相关性的书。
②选中的两本书要以同样的进度阅读。
③时刻思考两本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④找到相同点或不同点后,记得贴好便笺。
⑤读完后,把所有不同点重看一遍。“为什么两书的观点会产生分歧”,自己要逐一分析原因。
(2)交叉阅读法。就是寻找不同观点间的交叉点的方法。具体说,就是发现“两个观点究竟存在什么差异”“发生分歧的地方到底在哪儿”的技巧。粗略地找出批评某人和表扬某人的不同观点,这叫“平行阅读法”;而具体分析“哪一点造成了对此人评价的差异”,这才叫“交叉阅读法”。
①从多本书中,找出产生分歧的交叉点。
②找出交叉点后,参考另一本书来验证其对错。
③在笔记本上写下找出的交叉点,整理出与该交叉点相关的各类意见,包括赞成意见、反对意见、中立意见。
交叉阅读法的笔记整理示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出自同一领域,但两个意见并没有构成对立关系,这个交叉点的设置就是失败的。所以交叉点不要设置成大问题,否则得不出有价值的结论。比如,不要设置“死刑的对错”这样的大问题,而要试着设置“死刑是否会控制犯罪率”“历史上对死刑的看法”这类只包含单一具体信息的交叉点。
2.5通过议论阅读法,长久地记住知识(重视“输出知识”)
前面四个步骤中介绍的多种方法,都是在和书对话的方法,只有和书对话,才会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才能把信息变为知识。而书的回答,就是“输出”。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好向外界表达、传播,就叫作“输出”。做到输出,输入才有意义,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入。
一本书读完后,怎样才能让记忆更深刻、让自己更能活用知识呢?那就是赶紧写一篇读后感。在全书读完后产生议论阅读的输出,有3个技巧:
①和你在做假设阶段所做的猜测“对答案”。
②给你之前做的所有摘要做总摘要,然后作为感想输出,也就是试着写出深刻的“腰封推荐语”。
③用自己的话有逻辑地表达感想。做到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出结论有2个技巧,即(1)把步骤四中的交叉阅读法得到的交叉点整理一下。(2)在所有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判断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
践行步骤二的边读边问阅读法,你会发现,要是存有没有解开的疑问,可能是因为你“问”到最后发现自己或许在哪里搞错了。完成步骤一做的假设、步骤三整理的摘要、步骤四得出的交叉点后,经过步骤五的对答案,你会对书中内容理解得相当透彻。
三、选好书也很重要
怎样选择让自己读后有收获的书呢?作者提供了5种技巧。
(1)阅读畅销书,也就是最受热议的书。通过阅读畅销书,我们可以知道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这些书之所以会畅销,是因为探讨了当下的焦点话题,能够引发人们热议。作者不鼓励把畅销书当真理来读,而是鼓励发挥采访式阅读的功力,探究这本书为何会畅销,然后再利用检验阅读法做同类型书的平行阅读和交叉阅读,最后加以整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阅读畅销书的意义所在。
(2)相信那些靠谱的推荐。通过网络搜索、加入网上论坛等方法,发现靠谱的“荐书达人”,或者阅读上一本书中推荐的书。
(3)超越时代的经典。经典作品能够提供思想基石。不管读哪一领域的书,有了思想基石,你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设立年度阅读主题。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你想得到怎样的知识?想深入了解哪个领域?先设立一个年度阅读主题,再去选书,进行集中阅读。
(5)直面让你犯难的书。试试走出自己的“阅读舒适领域”,直面那些让你犯难的书。
不难发现,《高分读书法》是一本注重实战的工具书,探讨了“如何学会高分读书法”的五大步骤,主张通过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来提升思辨能力。同时,作者也指出,掌握主动读书法,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熟练运用书中介绍的技巧,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当然,高分读书法可能对于文科类的书籍更有帮助,理科类在主动阅读之外,还需要辅以其他学习方法,比如充分的习题练习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