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江南
藏着中国人最后的水墨梦,
那扬州,就是
水墨画里的城市、江南梦里的老家。
瘦西湖畔,扬州诗梦,
一如青草,春生岁岁年年。
——题记
对扬州产生感觉是源于小鱼儿姐姐元旦晚会上唱的那首歌——《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
自此之后,脑海中一直朦朦胧胧有这样一个画面:轻风丝雨,古老的石墙,寂寞幽深的小巷,每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与丝丝细雨缱绻地揉在一处。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缓缓走来。
扬州,不知何时成了我的牵挂了!
百无聊赖是假期,女儿天天喊无聊,无意间看到迎春姐姐在群里发的消息,毫不犹豫的报名,出发,不管温度骤然下降,不管雪花纷飞,收拾行囊,出发!
经历了将近十个小时的颠簸,我终于见到了梦中无数次相见的扬州,既有北方的粗犷雄浑,又有南方的婉约灵动,很矛盾又很和谐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城!
东关古渡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在古代,此处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渡口。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现如今已开发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著名的景点。纷飞的雪花给她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丽,好久没见过这样的景致了:树啊、房子啊,全都变成了白色的珊瑚。
雪花飘飘洒洒,落地无声;楼台亭阁,银装素裹;京杭运河,玉树琼花。门前廊下的红灯笼,格外醒目。不由让人想起刘禹锡的“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重建而成。
个园,园名源于“竹”字,如果取竹一枚单叶,倒过来,便是“个”字,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故名“个园”。个园之名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九州方园,天下独一个。个园是一座竹的世界。园内竹石兰桂,景甚美;除竹外,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以石垒成四季之景,徜徉间即遍历春夏秋冬。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扬州堪称瘦。
到了扬州自然得去瘦西湖看看。很早就听说过瘦西湖的美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览,更给瘦西湖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位于泰州市区凤凰墩上,三面环水,风景雅致。
乔园,最初叫日涉园,为太仆寺卿陈应芳的住宅园林。取晋陶潜《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而命名。又因园内有三石笋,清嘉庆年间改名为三峰园。清末一度叫蛰园,后为两淮盐运使乔松年所有,又叫乔园。
望海楼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始建于宋朝,历史上经历过四兴四废,大都毁于战火,而起于盛事。凝聚了泰州人几千年的大海情结,记载了泰州人对大海母亲的回忆和追思之情。数千年前泰州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后受长江及淮河海浪冲击的作用,泰州慢慢地由海洋变成了浅海、湖泊、沼泽最终形成陆地冲积平原。
在船上可以透过玻璃浏览到整个沿岸及周边的各种古建筑,美丽的夜色一览无余。游船上有广播全程讲解泰州的文化、风俗及沿岸的景点,内容十分丰富,光在船上听就能感受到泰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了。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壮观。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