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
2018年十月书单

2018年十月书单

作者: 一条污蚣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6:12 被阅读28次

    1. Home Fire

    Home Fire

    Man Booker long-listed的一部,后来拿了另一个female fiction的奖项,看到有评论说是用了一点索福克利斯的《安提戈涅》的框架。

    故事大体是从两个巴基斯坦裔英国家庭的五个人的角度出发,讲了一出混合着宗教、种族、阶级和性别的爱恨情仇,戏剧冲突的来得很频繁很猛烈,而且颇有点在最高点戛然而止的意思。

    个人感觉是这个故事更多在题材上抢了眼球:两个家庭中一个是比较传统的穆x林,出了个转战阿富汗伊拉克的xx分子亲爹,唯一的儿子也被回英国招募新人的xx分子忽悠去了土耳其;另一家庭的父亲则是迎娶了知名爱尔兰设计师的成功政客、有望问鼎唐宁街的内政部长,并对传统穆x林群体表现得相当铁腕。被忽悠去土耳其的男孩发现那并不是什么应许之地后悔了,他美丽的双胞胎妹妹巧合地遇见了内政部长的儿子(两家有点微妙的过往),她想通过爱人帮兄弟回国……

    这样描述出来的故事就有了种畅销剧本的感觉,或者说,有种人为制造冲突,但情感上并没怎么到位的观感。读起来就只是虚构的故事,对其中人物的举动和决定或者会觉得咎由自取或者会觉得不可理喻,但产生不出什么移情感。

    2.《犯罪团伙》

    犯罪团伙

    汤米和塔彭斯真的是很插科打诨不严肃的一对组合,虽然看的时候挺轻松愉快,但是好像看完就立刻就会被遗忘的感觉。阿尔伯特小朋友不知怎么总让我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门童小哥。

    3. Ender's Game

    Ender's Game

    从个人喜好角度来说,这是那种“很精彩、很有特点,然而并不吸引我所以并不打算把这系列补完”的类型——大概也算是过了某个年纪就丧失了对我的吸引力的题材吧。(sorry银河英雄传说……)

    4.《明镜之书》

    明镜之书

    题材算不上新颖的带点侦探元素的小说,不过整体的行文风格倒是挺流畅自然的,所以阅读感还可以。

    “这个故事有n个版本,你打算信哪一个?”基本就是核心议题了——一个各种严肃的通俗的小说里都用过的议题。因为与记忆相关,这个故事里还塞进了点心理学相关的元素,不过也就是热门罪案剧的水平,作为埋伏笔的话稍嫌信息冗余的感觉。

    故事大体分三节:未完的书稿讲述一起知名学者被杀的陈年旧案、编辑追踪书稿顺便试图找出案件真相,以及被编辑勾起回忆的退休警察开始了调查。这其中牵扯到的对于当年事件来龙去脉的描述却远不止三个版本——于是就不停地扯出“到底信谁”的问题。前两部分有点让人想到《校园秘史》,第三部分的探案则有斯卡德的意思——大概因为老警察也是个有过酒瘾,还有点破碎的人。

    5.《死了三次的恶人》

    死了三次的恶人

    十分本格,于是我愈发觉得本格肯定不是我喜欢看的推理类型……

    五起命案,四个死人,六个涉案的男男女女,一个解谜画风堪比柯南的推理小说家,外带那么一两个小转折。我得说,不管实际的犯罪和解谜逻辑是不是真的严谨,作者的写法反正是看着挺严丝合缝的,所以(不知道算不算副作用)趣味性就差了点。解释类似密室形成方式这种“技术性问题”的时候,很让人有冲动想跳过半章细节直接看结论……以及,过半之后情节的可预期性有点强了。

    6. Heft

    Heft

    算是“治愈”类的小说吧,goodread上评分挺高,不过并不太吸引我。

    体重超过500磅,很多年没出过家门(连自家二楼都没上去过)的前大学老师arthur

    opp的愉快(而自暴自弃的)独居生活被失联多年的前学生兼笔友charlene的一通电话打乱:她有个(之前没提起过的)儿子kel,她希望arthur能给kel提供点申请大学之类的人生意见。之后故事就以arthur和kel的两个叙事角度这样平行发展下去,两人之间有着charlene这么一条在背景中默默闪烁的联系。

    超重的独居学者、19岁的未婚先孕的阿根廷清洁工小姑娘、酗酒并患红斑狼疮的单亲母亲、富人学校里唯一穷人男孩寄希望于自己的棒球天分……四个在身世上有着一定呼应关系的两组角色其实之间的距离只有20英里,不过放在纽约这个巨大幕布下,大概就是两撮散发着微热的小火光吧——500磅的那位大概功率更大些。

    从本质上来说,这还是那种“失意的人互相取暖,说不定能一起抗到春天”的故事,幸好没有滥用巧合,叙事也是没有大起大落那种,让它整体看来不会太俗套——不过大家都是失意人这一点本事就已经是个挺大的俗套了。

    7.《七面钟之谜》

    七面钟之谜

    又是阿婆比较“高开低走”的冒险元素探案故事。对“间谍”和“秘密组织”的兴趣不知道该算是国民爱好还是时代缩影。求婚的小插曲和父女互动倒是挺有意思,竟有点傲慢与偏见的影子。

    8.《鱼翅与花椒》

    鱼翅与花椒

    给我的感觉有点微妙的一本。或者是因为预期值摆得很高,看下来反倒有种“hmmm不好说”的感觉。

    就像这本书后几章里作者本人对她这个美食作家身份产生的疑问和矛盾心理一样,这本书也显得有点“不上不下”——以一个中国读者的角度来说。虽然透过外国人的眼睛看中国饮食文化会有种意想不到感,可是脑内还是会时不时回响起Raj(用他的adorable

    accent)的“why are you telling me about my own

    culture?”当然,并不是说外国人来研究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问题,作者还颇会引用些古文古史之类的,但是总是有点微妙的西洋镜感。译文的风格让我对英文版有点好奇,因为看起来几乎像是中文原著的语言风格大概这本书的亮点之一,然而也是让我觉得微妙的另一点……其实我也觉得很矛盾:译作到底该不该留点翻译腔呢?然而在原作者会中文的前提下,留翻译腔合不合适呢?然而完全不留,又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不过这都是个人喜好啦。

    皮蛋的味道哪里可怕了!吃掉你妈妈牛津菜园里青菜上的虫子(意外被蒸熟了)可怕多了好吗……

    9. Eleanor Oliphant is completely fine

    Eleanor Oliphant is completely fine

    本质上来说跟欧维、岛上书店、一个人的朝圣之类的“治愈类”书籍没啥区别:比直白的鸡汤类强多了,不过还是把人间高度理想化和真善美化了的。

    话虽如此,这还是个挺轻松易读的幽默故事的。女主是个脸上有烧伤伤疤、内心有童年创伤阴影(故事一开始并没明说是什么,不过很快就能猜出来)、没家人没朋友没乐趣、社交能力像sheldon和amy的混合体(对守规矩的在意程度等同于sheldon)的30岁OL。故事以她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有声书版本里大部分角色都有可爱的苏格兰口音,倒是给书增色不少),所以有很多笑点是来自于对从她的角度看来不可思议的社交习惯的描述(依旧非常sheldon)。

    还是那句话,喜欢欧维、岛上书店之类的,应该会很爱这本。

    10.《重赴》

    重赴

    抱着对《爱的成人式》的期待来看这本的话,会有点失望的(我就是),它竟是个有点恶趣味的科幻(?)故事。不过硬要说起来,它还是有点黑色幽默的。

    剧透:还记得《成人式》那种一周目看完后“什么?我需要回去再看一次细节确认一下”的心情吗?这本书完全用不到。很多无用的细节,它还真的就是……灌水而已。前半部分可以更紧凑些的,不过这可能也是要跟最后三分之一的“突发事件大爆发”形成个对比?

    “一旦现实可以重启,人生便将随之色情游戏化。”——这句倒是挺至理名言的。

    11.《同栖生活》

    同栖生活

    “パレード(parade)”,从简易字典的释义看来,跟英文原意好像相差不远,都是“阅兵式”、“盛装巡游”之类的,很有意思的潜台词——这四个人(后来变成五个人,其实来来往往的“非常驻者”还要再多那么一两个)的“同居”生活,还真的是既“盛装”(大家都知道自己在这个屋子里该扮演的“角色”)又像是场热闹的游

    行——走在路上就莫名被拽进了某个松散又仿佛有目的地的队伍,然后因为好像也顺路,混在人群里也不是个坏主意,就这么一路跟着走了起来,虽然脑子的一部分还在画着问号:我在这儿做什么来着?

    吉田修一的书倒是第一次看,不知道其他作品的文风如何,这本还挺典型日式“独白”风的。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浑浑噩噩和颇有自知之明的混合式日常丧,意外地挺写实但并不让人有种被道破心机的负罪感。最后的反转其实没有那么“神来”,不过是个不错的结尾方式。

    12.《平成猿蟹合战图》

    平成猿蟹合战图

    日式的“xx寓言retold”。可能是多线程和玩巧合梗的关系,总觉得哪里像伊坂,但跟金色梦乡之类的比起来又显得太温吞了点。佐和老太太和妈妈桑两个人物挺有意思,不过整体上觉得人物太“童话化”了——倒不是说轻小说里出现童话化的人物有什么问题,可毕竟又有这么多现实元素……细处的有趣程度高过整体,以及日式热血真的不吸引我。

    13.《爱的告别式》

    爱的告别式

    没什么悬念也没什么新意的“打破爱情幻象”类的小说。虽然名字跟《成人式》看起来是姐妹篇,但趣味性上差了不止一个等级,怪俗套的。

    14.《满愿》

    满愿

    熟悉的米泽穗信的味道,挖掘人类既愚蠢真实又狡猾悲哀的黑暗面——黑暗面的诱惑简直胜过在什锦夹心巧克力的铁盒里停不下手地盲选。这本的“尖锐感”不及《羔羊》,更多时候是黑化的欧亨利的感觉,或者是那种日系日常推理短篇加了个小邪恶的twist。同名的《满愿》和第一篇的《夜警》的“诡计”异曲同工。《石榴》稍微有点《羔羊》里的故事的影子,甚至有点乙一。

    15. Nevermoor

    Nevermoor

    奇幻类童书三部曲之一,好像很多人拿来和哈利波特类比,风格倒是相差不远的,好像还混着点《爱丽丝》和《彼得潘》的感觉(不过大概一堆童书都会让人想到这两部)。

    在自己的世界里背着“被诅咒的孩子”的名声的小女主原本注定在11岁当天应诅咒而死,结果被从天而降红发红须的怪人(非常“疯帽子”画风)从影子般的暗黑猎手嘴边救下,坐着蜘蛛车来到了“异邦”nevermoor——一个有“魔法”(wunder)的地方。她将会为了加入wunder society而通过层层考验、结识朋友和敌人,顺便解开一下自己的身世之谜。(其实挺多儿童奇幻类都是这个路数,不过谁让哈利波特最出名呢。)

    个人感觉作为系列首部,这本虽然显得比哈利波特低龄一点,不过还是可以一读的。世界构建略显随意了,希望后面两本能补齐。重点是:有一人高、会讲话、很傲娇的大猫哎!可以当比赛坐骑、口水有沙丁鱼味道、毛茸茸、不听差遣的大猫哎!

    16.《良知泯灭》

    良知泯灭

    十几年前,这本书应该得分会高点。有了各种探索频道纪录片和犯罪心理类的罪案剧之后,书里提及的很多概念和内容现在看来已经很常识了——不是说大家都已经成为了民科心理/犯罪学家,只是觉得书里的案例和分析看起来都没什么新鲜感了。

    17.《欢迎来到黑泉镇》

    欢迎来到黑泉镇

    很混乱的一本小说,缺乏统一的恐怖主题不说,还完全不恐怖——可能影像化成女巫布莱尔那样会好些?双眼和嘴巴都被缝上的皱皮女巫突然瞬移到跟哪个人贴着鼻尖这种画面大概有个音效配合会更合适,因为作者的笔力反正是没好到可以光靠文字就吓到人。不过最让人不能忍受的还是这个一锅粥大杂烩的故事风格,几乎让我想到penny那个手脚黏满假毛只留一条乳沟的杀人狂大猩猩系列恐怖片——而且作者真的很爱写胸部……另外,虽然说语言是不断更新变化的,但是“傻x”“装x”这种字样出现的时候真的很让人瞬间出戏——是的,书里就是用了“x”,而不是“哔——”

    18.《如何给狮子剥皮》

    如何给狮子剥皮

    没什么实际用途但是可以随便看看图个乐的古早生活小百科举例。比方说如何摆脱跳蚤(把一群牛赶进有跳蚤的空房间再放出来,好让牛把跳蚤带走),如何打扮得像个绅士(头发不长不短,不要闪亮亮的宝石,要简单的金饰),如何给印度的土邦主行礼请安(按敬意等级至少有6种行礼致敬方式),如何介绍引荐别人(未经允许不要介绍引荐)……诸如此类——维多利亚时代就已经有如此多的“how to”手册了呢。

    19. The Song of Achilles

    The Song of Achilles

    有中译本《阿基里斯之歌》,不过封面有点丑,而且我更喜欢“阿喀琉斯”这种译法。

    先看了作者的另一本希腊神话主题的小说Circe(Titan神Helios之女),从Circe这位不受宠的低级神祗的第一人称角度重述一段段“希腊神话公案”。Achilles好像是作者的处女作,主题如书名,就是Achilles光辉灿烂短暂一生的小故事,讲述人是他的同性爱人Patroclus,在特洛伊的战火把两人卷进去之前,这个故事甚至有点call me by your name的意思。不过这段恋情本身(虽然是个好卖点)并不是故事的唯一主题,和一切希腊神话一样,神与人、人与人、神们自己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悲剧的承受者常常是人类、女性,和人类女性。

    跟后来的Circe相比,Achilles这本还是显得相对粗糙了一点,语言和情节编排好像都稍嫌青涩了。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可以一看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十月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e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