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谈天说地芳草集
读写营(三)|| 文学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汲取(五)

读写营(三)|| 文学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汲取(五)

作者: 岁月之痕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23:10 被阅读0次

读写营(三)的第五次课,江南铁鹰老师点评了两位同学上次课的作业后,继续“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第三部分内容: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从生活中汲取的,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不可否认,文学创作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需要作者的思想可以四海驰骋,任意遨游。没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产生那种所谓的灵感的,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的。但这种想象力从哪里来呢?真的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完全凭空想象,是绝对不能创作出优秀的好作品来的。

老师并不否认,在文学创作上的确需要天赋,也的确有那种所谓的神童和天才。但是,文学,毕竟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脱离社会的。因此,文学创作的真正源泉一定在社会实践。

老师没有从理论上空洞地去论证这个话题,而是根据自己走过的文学之路,生动地阐述了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

老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柳滩》创作于1971年到1977年,是老师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老师的创作题材是知青的生活,更准确地说是北京知青在宁夏建设兵团的生活。《红柳滩》就是反映那时期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小说没能出版,但是,却成为老师以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重要基础。

老师分析了这部小说为什么不是写知青在农村的乡下生活,而是写建设兵团?而且,这个建设兵团没有选择更知名的内蒙、新疆,而是宁夏?因为,老师只有宁夏建设兵团的生活实践经历,在那儿生活了整整八年,较为深刻地了解那儿的背景,所以才有可能相对真实和准确去反映那种生活。比如,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当地风土人情和边疆风貌的描述,也有许多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细节描写,无论是收割、播种、农田管理……农业劳动的实践,还是镰刀、铁锹、锄头等农具的细节描述和刻画,都是需要切身经历和使用过程中得出体会的。这些,绝不是把自己关进小屋子里,想上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想象出来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长大,学识的提高,尤其是阅历的丰富,创作素材也越发丰富,灵感自然也就会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老师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1977年至1981年,是老师人生转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新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时代。

此时,再去回顾自己过去的那些作品时,会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到它们的幼稚和不足,甚至可笑。此时,文学创作的触角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创作题材不再仅仅是知青生活,还有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工厂生活、大学校园生活。

老师也剖析了自己这个创作阶段存在的问题。当时,思想活跃,作品多。但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尤其是思想内容方面,基本是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社会充满忧伤、迷茫的、非常典型的伤痕文学作品。其次,就是作品还是相当青葱、幼稚,有非常浓重的斧琢痕迹,人为雕琢的印记,显然是作品不成熟的表现。特别是其中一些带有想象力的拓展,就格外显得功力不足,有一种“假”的感觉。由此,老师谈到到一个文学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话题——想象。

文学创作是否需要想象?这种想象又是怎么来的?该去怎样运用?老师肯定了文学创作是需要想象的,而且是出色的想象。

那么,这种想象,又是从哪里来?回答还是:生活。生活多种多样,当然也包括学习。对许多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你是可以通过学习去了解去获得的。比如历史剧中的许多史实、历史人物的原型,哪怕就是神话剧、玄幻作品等各种看似虚无缥缈的情节,其实质还是离不开真实生活的基础,不应该是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想象。

我们必须承认,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小说中的许多人物、环境和情节都不等于现实。但是,这并不是说,虚构就可以自以为是,就可以凭空想象。

有人会说,小说不是教科书,小说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时的一杯茶、或者一杯咖啡,亦或者是一道可以赏心悦目的点心。但是,你不能否认或者忽略文学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如果这些文学创作者不顾历史、现实,而去凭空想象、杜撰和捏造,就是在误人子弟,就是在传播谬误。

我们的创作不能完全凭空想象,应该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题材,创作自己轻车熟路的背景。

老师最后强调了观察力和洞察力的锻炼和提升。文学创作者应该学会、掌握并利用好自己的观察力,并且努力提高自己观察力的水平,尽快将它提升成为自己的洞察力,才能驾轻就熟地汲取生活里的养分,把它转化为自己创作的源泉。

洞察力和观察力是不同的,观察力是一个人的知识与分析水准的结合,是一种需要长期实践、训练以及验证的技能,例如对人的观察力就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长期的实践和对于固定观察样本的长期观察验证,才能逐渐获得经验。能自发形成观察力的人一般都有宽广的心胸,而当观察能力达到一定水准后会自然而然的升级为洞察力。

洞察力是凌驾于个人观察力的水准之上的。洞察力可以应用到对陌生人的认知上,体现在寻找问题的根源上,达到洞察力阶段的时候,在观察人和事物时能产生一种无需思考就能在心里直接生成观察对象的一个轮廓,并能随着洞察力的提升而更加的清晰全面。

相关文章

  • 读写营第三期 | 文学创作浅谈·第一课

    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https://www.jianshu.com/p/7dcc6d7d1963] 文学创作浅谈...

  • 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东西:酸、甜、苦和辣,无论你是出生在什么家庭,在什么年代经历的“烦恼“都少不了。名人也要吃喝拉...

  •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QAS读书笔记

    Q、本书的精华内容。 A1、路遥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视角。 陕北高原的黄土地,一直是路遥文学创作的源泉。他从周围各...

  • 《论文学创作与修成正果》之第六章

    第六章 生活体验与修成正果 从事文学创作,少不了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只有广泛深入生活...

  • 从书本中汲取写作的源泉

    今天,趁有空,到上海书城旁边一特价书店买了两本书:《改变历史的军事故事》和《人一生要读的书》,一共54元。 《人一...

  • 碎片10

    死亡,从叹息里汲取鼻血 死亡,从抑郁中汲取胎盘 死亡,从呼吸中汲取乳汁 死亡,从脂肪中汲取爱情

  • 从生活中汲取最大的快乐

    我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改善进化,持续发展。 一、直面严酷的现实,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1.做一个超现实的人 2.真相是任何...

  • 从生活中汲取前进的营养

    往年的假期都是在雷声大雨点小、空有豪言壮语实则没有落实的光说不做中晃晃荡荡溜走的。今年寒假,庆幸的是有了团队的引领...

  • 从时文中汲取读写的智慧

    从时文中汲取读写的智慧 ——《读时文 学写作》前言 曹公奇 时文,本指科...

  • 如何从智慧的源泉里汲取能量?

    知识是智慧的源泉! 知识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如何从智慧的源泉里汲取能量? 如何把精神财富化为物质财富? 首先我们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营(三)|| 文学创作的源泉:从生活中汲取(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hq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