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你到底喜欢什么?——读《文心》有感(2)(3)

你到底喜欢什么?——读《文心》有感(2)(3)

作者: f77e27eca3ae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20:28 被阅读7次

    阅读章节:二、方块字

    1、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好好预习过、认真思考过,乐华与大文才能在课堂上从容面对先生的提问,甚至考虑不过于出风头,而只在无人应答时主动发言。自信从容,令人羡慕的姿态。

    事先准备、勤于练习,大多数事都能圆满办成,即便差那么一两分运气,努力过,也不至于过于悔恨。天赋不够,努力来补,何况,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事都还不到要拼天赋的地步,这话不错。

    另一方面,亦不可过于依赖事先准备。明日要考试,临时抱佛脚对于成绩确有帮助,可突击性的短暂记忆并不能使人真正学会、领悟相应的知识,没有事后的温习,很快也就忘之脑后。闲聊时随口一提的精妙,方见其人学识。临时缺翻译人才,是展现自身风采的绝佳机会,可当初四六级的高分是突击的,这可怎么办是好?

    2、技巧•情感

    重复法、拟人法、写景状物、写景纪行……

    初学任何事物都免不了先模仿,一步步总结技巧,慢慢探索规律,技巧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新事物。但人是情感动物,熟识后,所想的、所做的均会融入情感,也只有富有情感的表达才会真切地吸引他人。

    换句话说,情感不论如何都会带上,还是先学好技巧吧。

    3、方块字

    中文是方方的一个个的,没有词尾的变化,没有固定的性质,会随所处的地位变换性质。

    一个人,千人千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任何环境、任何人都适应良好,对任何情况都游刃有余,仿若没有真实面孔,似乎是现实中的变色龙;

    一个人,形象固定,清晰可辨,不论外物、他人如何,自岿然不动,固持己见,似愚昧的保守者,又似童真的坚守者;

    一个人,能随具体情景变换不同的角色,可霸气可娇柔,可偏执可随和,你以为他是随波追流,也许他只是坚守底线而不在意其他;

    ……

    你喜欢哪种呢?

    阅读章节:三、题目与内容

    写作的理由有很多,为了传递信息,为了记录事件,为了抒发情感……不论哪一种,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有对一般事物的概括陈述,对规律、经验的总结思考,对自身观点的表达,对自身情感的传递。写作,是个自我成长、自我批判、自我和解的好方法。

    写作,自有其妙趣与深意,但依旧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

    其一,无论写得多漂亮,没有行动皆是纸上谈兵。

    写作能帮助人总结、归纳、自省,能帮助人平和心绪,但类似空想无益、多说无益,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写再好的文章,没有行动支撑,也改变不了生活。

    微信公众号作者等文字工作者似乎是个悖论,现代社会,可以仅靠写文过活。但我相信,写作不仅需要现实行动经验的支撑,更需要后续的行动去验证其内容是真实亦或是虚假。

    其二,写作确非必需品。

    写作确实有诸多益处,但远不到吃饭、说话等必要事件的地位。有人因写作而成名、富贵,但仍有很多人少有执笔。无需贬低不写作的人,我相信一定存在不写作、但获得世俗或是精神意义上的成功的人,这不罕见,行动力极强的实干家并不比作家差,也无需比较。

    这个世界有很多长期不写作的人,他们也可以生活的很好。思想家和实干家,我总是更欣赏行动派的,事情那么多,总要人去做。学古诗词时,最厌烦所谓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作品,真正的实干家可能宁愿背负骂名也要达成一些他认为正确的目标,而孤芳自赏的诗词即便得到千年后的赞赏,于其本人又有何益?

    很早觉得世事无绝对,接受了,处事不极端,却也好像就此失去了干劲。一件事,如果无论正说、反说都有道理,都能自圆其说,那标准何在?又该如何行事?

    此篇有强为证明不应夸大写作的现实意义的嫌疑,但某种意义上,如此解读也有部分道理。

    其实,也许人们更多地是在按自己的偏好行事,而非道德标准、法律规定。一旦从喜好出发,很多事也就没有了争论的必要。可最终要面对的又是最恐怖的问题: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真的有人内心无比笃定,不动摇、不偏移,能准确、具体、毫不迟疑地回答吗?

    其实很讨厌自己这种什么都无所谓,毫无行动的生活状态,若能安然接受、甘愿平庸倒也洒脱;心有执念,又迟迟畏惧不前,不知该说是傻还是蠢。

    书中说写作不是无所为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但就我写的以上玩意儿,就很有玩弄字眼、胡搅蛮缠、荒废生命的意思了,但我又确可以说以上是我真实的读后感,写作为抒发情感?为抒发情感而无所作为、无中生有又怎么论?

    粗浅的道理都知道,还是把自己活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到底喜欢什么?——读《文心》有感(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kq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