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新年上映的《乘风破浪》,据说是贺岁片里的一股清流,现在网上也能找到资源。于是赶紧找来看看。
韩寒拍新电影了,我还是从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文章知道的,文章指责他先放出第一首乘风破浪歌消费直男癌,惹恼女性,炒上热点,再放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二首讨好女性的歌,来个大反转,安抚被激怒的女性,重新获得女性的青睐。好像狼人杀里狡猾的狼人首局自刀,隐藏身份,骗取解药的伎俩呀。
不管怎样,对我这个曾经的粉丝来说这篇文章的重点只有一个,韩寒拍新电影了耶。
去他微博逛了逛,听了那两首歌。反正营销的目的达到了,一大早我就饶有兴致地看完了韩寒所有宣传电影的微博。身心愉悦。
故事比较简单,讲述一个叛逆少年取得赛车总冠军后,又让父亲坐在副驾驶,再一次证明自己,不料在发生意外,穿越到90年代,与父亲成为共患难的好兄弟,最终理解了父亲,与父亲达成和解的故事。
《乘风破浪》比《后会无期》无论是在故事结构、镜头转换还是场景设计都更显自然成熟。浓浓的韩式风味依然清新,小机灵抖得婀娜多姿,五光十色,现在觉得当初看韩寒的书就像看电影一样。
既然是曾经的粉丝,现在评价《乘风破浪》比以前看《后会无期》要冷静理性地多。那时候觉得这个的《后会无期》真他妈的精彩,因为产自韩寒。
这部电影不自觉地让我想起《夏洛特烦恼》,韩寒一直在虚心地向前辈学习怎么去拍电影,所以有很多手法借鉴了其他电影作品。但电影人物塑造依然不够饱满,比如说牛爱花只能算配角,对他妈的交代太少,而且太浪和他妈真正的的情感交流也太少了吧,太浪理解他爸的转换也太快了吧,最后突然和他爸一起冲去找李荣浩显得很突兀,父子情,兄弟情没有一个让我深受感动。举行婚礼和六一被杀的场景交叉进行,是向《现代启示录》致敬,土著人宰牛敬神和上尉威拉德杀死上校科茨的镜头交叉剪辑,但是韩寒没有像科波拉一样拍出壮阔深沉的冲击,反而带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韩寒在电影上除了故事架构比较散外,也不擅长表达细腻深厚的情感。
有时候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不在于作者或导演讲了什么,而在于我从中想到和体悟到了什么。
我认为,其实韩寒想依托父子和解故事的外衣,表达一个更大的主题,时代变迁下的小人物,没能乘风也没破浪。
徐太浪他爹徐正太,帅气真诚讲义气,浪漫理想主义者。没什么远见,也没有商业头脑,最后变成瘸腿暴躁一事无成的中年人。没有接受李荣浩开出的条件,从此荣华富贵一生,没能像小马一样目光长远有大志向,最终改变了世界。
一下子就想起《山河故人》里的梁子,乐观踏实肯干的普通矿工,99年因爱负气背井离乡,15年后,贾樟柯是这样交代梁子15年来的生活:将镜头转到一群穿着破破烂烂灰头土脸的矿工,在某个大门前面的阶梯上站好,拍集体照。没啥讲究,咔擦一下就完事,大伙儿都陆陆续续地散去,只有中间一个看不清脸的人,没精打采在那呆呆地伫立良久,长景变中景,中景变近景,画面旋转了360°,原来是梁子啊。梁子一点都没变,15年前出走时甩在肩后的包和因癌回家拎的包,一模一样,回到老家的房子还是那个房子,甚至15年前结婚请柬还躺在那,只是脸上的皱纹更密更深,长久地在黑黢黢的地下挖煤,积在指甲缝里、嵌在脸上和手上的纹路里,黏在跟跟发丝上、落在衣服纤维里空隙上的煤尘,似乎一生都洗不去。岁月还抹去了眼睛里的神采。
相比自己曾经的情敌,过去的同学老乡张晋生,从煤老板做到现在的房地产老总,梁子的一生贫困潦倒。
90年代到2015年,社会发展迅速,商机遍布,机遇不断涌现,大批大批的人从中获益翻了身,或多或少都赚了钱,大步迈向小康。深深地同情梁子外,还哀其不争,为何15年的时间混到最后还只是一名地下矿工,还患上肺癌。
六一和正太在天台上喊:“我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这句台词其实是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小明说的。
但是,正如太浪在后面小声地补充了一句,这个世界会变的。并且变化的速度之快让你触不及防,刚刚还在浪间上乘风,下一秒大浪就可能将你拍死在沙滩上。
套用一下雷军的话:“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只是他们往往死死地坚持认定的情怀理想,不愿根据社会的发展亲手摧毁它,又重塑一个新的。自然而然就被时代甩开了,抛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没有例外。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段话我清楚地记得: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雄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蒋勋在《孤独六讲》里革命孤独的那一章里这样说道:
没错,就是梦想。革命者自己营造出来的乌托邦国度,多半是现世里无法完成的梦想,总是会受到世俗之人所嘲笑,因此他是孤独的。
为什么革命者都是失败者?为什么不把革命者这个角色给成功的人?因为成功的人走向现世和权力,在现世和权力中,他无法再保有梦想。
从谭嗣同到瞿秋白,他们都是失败的革命者,后面继承的人或许成功了,但就像《史记》里的刘邦,成功的人不会可爱,可爱的一定是这些失败的孤独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