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写文章的时候我就会收肠刮肚的找素材,绞尽脑汁的去渲染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器物,再或者是一段回忆。对于一个写作小白来说,一切都是艰难的,之前没有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没有拓展素材的强能力,不能很好的运用文字语言,无法做到写作的“诚实”与“精密”。
写作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最好素材,这是很多写作人共同的认知。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素材的出处。
我每天都是在重复着昨天的生活,有时候连吃的饭都是复制昨天的。唯一的不同昨天的只可能是走路的步数和昨天不同,我很想知道我的素材在哪里?我写作的灵感又在哪里?对于那些每天都在日更的写作者们我很是好奇,难道每天真的有那么多新奇的事情发生吗?每天都有创作的灵感出现吗?对于那些能坚持日更写作者们我打心底里是佩服的,我曾经试过,很难做到,即使是认真的胡说八道也会写到词穷。后来我就改为两天写一次,即便如此,每一次动手打字还是很艰难的,尤其是写开头。
有时候我会想,生活既然这么累,为什么人们还在坚持?是什么一直承载着生命在前行?
对于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也报上了孙子外孙子,余生便是向往的。对于刚出校门的莘莘学子们来说,全新的外界是他们挥洒满腔热血的竞技场,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学子们。对于经历过一些世事的中青年来说,生活的压力和内心惶恐不安的责任感是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经历过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过事事不顺的恼人心境,经历过悲伤绝望之后的重生,进而明白------活着是一种对死亡的救赎。由此我也就明白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他却很开心的缘故了。
有的人贪生怕死,有的人视死如归,还有的人游走在生命的边缘之上……如果一个人看到红尘,那他一定是怕死之人;如果一个人看破红尘那他一定是视死如归之人;如果一个人看透红尘,那他一定是游走在生与死之间的英雄。
人一旦到了某个年龄段就会有一种紧迫感,比如结婚。最近无意中就看到了一则新闻,七夕节的那几天某地的恋爱墙上出现了很多00后的声音,很多80后90后们觉得这是在“扰乱市场”,70后80后90后的叔叔阿姨们还没脱单呢,你们00后来凑什么热闹?年纪轻轻的不想着如何努力奋斗却想着如何嫁人娶妻。看完这则新闻我的心是“凉凉”的,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件不可控的事件。没有谁能正真的掌握自己的婚姻,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或物,人的第一意识就是趁早,就像上个世纪最为普遍的“娃娃亲”,与其长大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不如在小的时候就选好,以解后顾之忧。
面对如今这样的现状我不知道该怎样应对,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东西是后天培养的。比如我成长的家庭,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我能为自己做的就是尽量做最真实的自己,无论前方是高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如果命运如此安排我亦当义无反顾的冲下去,寻找最纯粹的自己。
谈到生活就离不开“人生”和“生命”这两个词汇。这三者就是一个人活着的三要素,只要其中一个有所长进,其余的两项也随之进步。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永恒的等边三角形,彼此相互扶持相互依赖。
假如一个人没有了生活那么他的人生和生命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活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即使活着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皮囊而已。假如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人生和生活就会随之化为乌有。假如一个人失去了人生,也就是说放弃了对以后生活的向往和奔头,那么他的生命会变得暗淡无光,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即使活着的也只剩下一副皮囊,灵魂早已魂归天外。
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丰满自己的灵魂。夜深人静时可以动笔写写文字,即便无人赏阅也可以权当是记录自己的人生,回顾自己的过往。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静享片刻的安宁,和孤独为伴,有时候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我很赏析一句话:英雄从来都是孤独的,喽啰才会群居。
闲言碎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