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

作者: Convincing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22:06 被阅读0次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初读卞之琳的这首小诗,只当做是抒发几句发自肺腑的爱恋,未曾想过有何其深刻的涵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思考增多,才愈渐发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思。

            联想到电影——《楚门的世界》,这是一个身为画中之人的典型例子。楚门生活在一个由电视台打造的虚拟世界之中,从出生到成年,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城里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但他自己却毫不知情——每天都有上千台摄像机对着他进行拍摄。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演员,包括他的妻子和朋友。影片的设置虽然极端且艺术总是高于生活,但是细细回想故事情节,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否真实?我们是否也是画中之人,被别人看在眼里而浑然不自知?

            或许世界从来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自己的眼中,我们看到一个世界,而与此同时又成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它色彩斑斓,从来都不一样。由此而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永远都站在自己的画外,别人的画里。

            当然,画中之人常常会有当局者迷的困惑,这时便会寻求画外之人的公允建议。因为旁观者总会站在一个更高更超脱的角度去看到事情的全貌,透着理智的光芒。就像是在楼上看风景的人,看到了风景中的你。但是身处画中,又有太多画外人无法体味的两难和羁绊,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颇有一种“道理我都懂,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无奈。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情,做出不一样的判断。不仅仅是角度的不同更是理智和感性难以平衡的问题。画中之人往往缺乏理智的判断,而画外之人也难免会有无法身临其境的不近人情。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在画里画外两种身份中不停转换。课堂上,我们去评价某件事情、去批判或是赞扬某个人。但是在现实之中,我们能否做到平日里所标榜的那些呢?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爱护他人……这些挂在嘴边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否实践于行?我们是否能理直气壮的去严苛的要求他人?评价一个人是否只有黑白两种简单定义?我认为人性的复杂或许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有更深刻的见解。

          小的时候,我常常在妈妈讲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故事中沉沉睡去。画里和画外有时好像又有着那么模糊的界限,我想,哲学那么令人困惑,除了未知,一定就是循环二字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里画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w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