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句话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而“积阴德”则是让每个人都多做善事少为恶。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说“积阴德”呢?具体的“阴德”又指的是什么?结果说出来你别不信!
在古代科学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便用一种“神化”的方式来作为答案,因此而产生很多“迷信”之说。
“阴德”在古代来讲,就是迷信人死了之后,会到阴间“报道”,在阎王面前,你生前所做的一切恶事都会被全部“抖”出来,然后按照你“作恶”的等级而给出你相应的惩罚。像那些大奸大恶之人,自然要在十八层地狱都走一遍,受尽各种折磨之后,才能转世投胎。
至于投胎成什么,与你前世的“阴德”有关系,积得越多,便仍可转世为人,如果积得不多,便会投胎成为“牲畜”而任何宰割。
其实这些完全都是迷信说法,而其中的“十八层地狱”,更是活着的人,对那些没有办法对付的“恶人”进行的一种语言上的“攻击”,或者是发泄,因为活着的时候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寄予于地狱里的阎王能够帮他们惩罚,以此达到精神上的快感。
所以,在古代经常劝人多“积阴德”,这样不但避免自己死后太“遭罪”,同时也能为自己的后代积累福气。司马光在家训中曾说道:“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说的是,给子孙积累钱财,他们未必能守得住;积累书籍他们未必能读,不如多积阴德,为子孙多积累福气才是长久之计。可以看出,在古代是非常重视“积阴德”这种行为的。
上面我们所说的“积阴德”是比较“迷信”的说法,但从“积阴德”的本质上来讲,我们再进行一番论证。
“积阴德”真正的含义是让我们多做好事、善事,并且这里面的“阴”字并不是“阴间”的含义,而是指做好事不留名的意思。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有很多人做好事都是大张旗鼓、高调行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做了好事,从而获取了“大善人”、“慈善家”的美名。也不排除有的事实真相是被人炒作,有可能本人原本想低调行事,结果被人发现而无限扩大化。
但在古代真正“积阴德”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北宋名臣范仲淹,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挂他的画像祭拜,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宋史》记载:仲淹内刚外和......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来源:夜谈史书可以说像范仲淹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积阴德”,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心中始终装着他人,因此能够赢得百姓的尊重,这完全是他“积阴德”而来。
俗语说得好,居移气、养移体,只要坚持做一件有益于别人的事,无论事情的大小,都是在“积阴德”,而你整个人也会变得善良起来,阴德积得多了,自身的心胸也变得宽广,没有那么多的苦恼之事,身体健康也是福泽后人。
总之,“积阴德”就是告诉我们做好事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要有功利之心在里面,只有不图回报的做好事,才是真正的“积阴德”。
参考资料:《家范》《宋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