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故事:
阿华决定在结婚10周年的时候,与太太举行一个浪漫的烛光晚餐。
纪念日当天,阿华就提前到餐厅里等着,但太太却没有如期而至,直至50分钟后太太才姗姗来迟。
在这期间,阿华的心中焦躁不安,“她又忘记了?”他想。
不期然的,他回忆起一个月前,太太出门买东西,阿华让她顺便给自己买包烟。结果只看到她提着大包小包回来,却唯独没有他想要的香烟。
又是这样!——阿华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挫败感:小事也就算了,对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为什么还那么不重视?
于是,在他太太刚到餐厅,还没等坐下,怒火中烧的他就皱着眉质问:这样重要的事情也会忘?你为什么总是不上心?
两人不欢而散……
———————————————————————————————————————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吴伯凡老师提到的一个新概念:认知盲维。
人的认知有个特点:一旦你建立一个维度,它就会吸附大量证据来证明你这个思路的正确性。就好像,一旦谁发起了一个议题,形成了某种主导以后,你的情绪、记忆,就会像那些阿谀奉承的下属一样一起涌过来。
在这个维度上是正确的认知,但如果你再建立另外一个维度,你也会形成另外的一些证据和认知。只有几个维度合起来,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只有单一维度的认知,浑然不知还有其他可能的维度存在,这就是“认知盲维”。
比如,上面这个故事,阿华想到了“我让她买这样的东西,她却忘记了”,在这个维度上,形成了一个表面丰富、证据充足的认知:太太对他的事情总是不上心。结果憋着火的阿华在发火的同时,硬生生把一个原本可能温馨的烛光晚餐搞砸了。
这是因为他忘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维度,那就是:你今天是来干什么的?这个烛光晚餐是要干什么的?
一旦问自己“这个烛光晚餐的目的是什么”,阿华马上就会明白:这个烛光晚餐是为了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在结婚十年的这个重要节点上,营造一种更好的亲密关系,在情感账户里储蓄更多的情感,为未来的生活打造一个关系和情感的来源。
从这个维度,他应该意识到,太太的迟到可能情有可原,或许遇到了一些意外:交通拥堵,公交晚点……,如果太太匆忙赶到的时候,他关心的替她拉开椅子,主动询问:是不是堵车了?
结局,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