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09:10 被阅读100次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她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更以革命理想、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历史可以远去,精神光照千秋。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主力8.6万人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一年,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11个省区,渡过22条大江大河、翻越22座大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突破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转战湘、川、黔、滇、青、甘、宁、陕等省区,进行战役战斗110多次,胜利完成长征。

    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8个月,长驱1万余里,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艰难曲折的远征。

    1936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即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历经11个月、行程两万多里,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时,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后,作出将长征目的地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二万五千里”由来

    红军共有4支部队进行了长征,他们所走的路程各不相同。“二万五千里”是指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程。

    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数字长征

    长征,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跨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0余条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

    长征,转战11个省区,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

    长征,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

    ——摘编自《红军长征史》等

    文章 来源:苏维红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zb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