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医门推敲》贰——动代脉

《医门推敲》贰——动代脉

作者: 张胜兵助理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4:17 被阅读0次

动代

动与代对,动则独胜为阳,代则中止为阴。动代变迁,阴阳迭见。

动:动脉阴阳搏,专司痛与惊。当关一豆转,尺寸不分明。

(《脉经》曰:“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无尾,如豆大,厥厥动摇。”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濒湖曰:“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代:代脉动中看,迟迟止复还。平人多不利,唯有养胎间。

(结促止无常数,或二动一止,或三五动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根据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滑伯仁曰:“若无病羸瘦,脉代者危。”有病而气不能续者,代为病脉。伤寒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三指禅》)

1。动脉

脉来滑数而短,跳动隆起,如豆摇动,举按有力,关部显然,或寸或尺,三部皆见。

据叶氏言动脉可以寸、关、尺三部俱有,亦可见于一部,但据临床所见,动脉只见一部者多,三部同见者为少。

据各家所述,动脉有滑数之象,且兼硬(紧)兼短形,搏动应指有力,无头无尾,如豆粒状,隆然高起,摇动不止。

动脉厥厥动摇,乃指脉搏两头俯下,中间突出,似以轴为中心,上下摇动不休,指下滑数如珠,只见于关上。亦即脉搏两头俯下(寸尺),即谓沉候得之,中间(关部)突起,则是沉候得之,乃因桡动脉搏动位置变异造成。

观诸家所言及临床所见,动脉滑数而短,跳突如豆,浮、中、沉三部诊侯皆可见,但一部较为突出明显。或关或寸或尺,然寸、关、尺三部并见则不多,且三部搏动位置不一致。如关脉可在浮、中部搏动极为突出而有力;而寸、尺脉则可见在沉部搏动,其形态、气势也不如关部明显。动脉应从位、数、形、势四者结合诊取。

(1)特点:动脉形圆、体短、势滑、率数,应指明显而有力,其形如豆,厥厥动摇,跳动不休,动而不移。因阳升阴降相互抵逆,两者相互搏击,不得上下,鼓搏隆起产生的。综仲景意,似言动脉跳动极其高出之义。

(2)机制:①阴阳失调,两气相搏而致,阳盛阴虚,引起搏击坚紧;阴胜阳虚,阳气搏击坚紧,呈现动脉动而有力之形,若搏击在某一部,便可在某一部明显见到脉动。成无己: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以关前为阳主汗出,关后为阴主发热。②久病体虚,阴阳乘违,正邪交争,升降失和,气血冲动,脉道随其冲动,而见跳突摇动无力之状。③程效倩注:动者,数而兼紧,系于指下之谓,浮沉二部均至,此为动之正体,属五阳脉列,其为邪气实,可见别以为汗下法也。至于不发热汗出而反形冷恶寒者,必止于关为三焦伤之为动。④综诸家之解:动脉乃由阴阳之气相搏,脉来躁动,动于尺寸阴阳,以其脉的形态与机制分析,概言动脉为阳较为妥当,动脉主病,临证有虚实之分。

实证常见郁热、气郁、痹证、诸痛及惊恐,乃由邪所致阴阳相搏,气血不和,脉动见而有力,兼有滑数之象。

虚证常见痢疾、虚劳、亡精、失血、崩漏,乃由病久体虚,阴阳不调,气血乖戾,脉动而见无,据阴阳虚损程度不同,或见于关上如豆,厥厥动摇,或阳气虚衰,阴寒内迫,脉来如麻促而律不齐,则为危症。

如疮疡痈疽,将欲作脓之候,其病灶亦多跳动,乃即气血凝结(充血)之显而易见者,又受惊而见动脉,时间极短,决非常时期动荡也。

杨天权等:司疼痛和惊,它可在惊恐及疼痛时出现,也可见于β受体功能亢进症。

王冰认为,女子妊娠时,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

(3)合脉(兼脉)

浮动—表邪,或为盗汗。

沉动—内热。

滑动—湿痰。

数动—发热。

虚动—失精。

实动—痹阻,或为剧痛。

弱动—惊悸。

涩动—郁结,肝郁气滞。

弦大而动—多为惊恐。

滑数浮大兼动—邪正交争,实热壅盛。

(4)分部所主

左寸脉动:心悸、惊恐、心中烦乱、怵惕不安等。乃因惊恐致胆气伤,心神受累,血气失和而冲动,故惊恐呈现左寸脉动。

右寸脉动:发热、自汗出,气急、喘促、崩汗惊狂。乃由肺气大衰,卫阳不固所致,所谓阳虚则阳动,寸为阳,营弱卫虚,腠理不固,故汗出。

左关脉动:症见筋脉拘挛,胆怯恐惧,四肢拘急多疼痛。乃由惊恐而致伤胆气,累及于肝,经脉拘急所致。

右关脉动:胃脘疼痛,阵发性加重,呃逆、呕吐、痛泻,心脾疼痛。乃因正邪相搏,经脉不通,气血阻滞,胃及肠道痉挛所致。

左尺脉动:女子崩漏,失血过多,男子失精,腰痛如折,以及泄泻、惊恐、拘挛。乃因肾阴损伤,阴阳失和所致。

右尺脉动:相火偏亢命宫,症见潮热、汗出、夜热口干、五心烦热、早泄遗精、二便不利,亡精失血。乃因肾阴亏损太过,肾阳虚性亢进,命门火旺,竭时而衰减造成的,龙火奋进。

(5)相关诊籍

①《诊家正眼》

体象: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按:动之为义,以厥厥动摇,急数有力得名也。两头俯下,中间突起,极与短脉相类;但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故仲景云“阳动则汗出”,分明指左寸属心,汗为心之液,右寸属肺,主皮毛而司腠理,故汗出也。又曰“阴动则发热”,分明指左尺见动,为肾水之不足,右尺见动,谓相火虚炎,故发热也。因是而知旧说言动脉只见于关上者,非也。且《素问》曰:“妇人手少阴心脉动甚者,为妊子也。”然则手少阴明隶于左寸矣,而谓独见于关可乎!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以关前为阳,主汗出,关后为阴,主发热,岂不精妥!而庞安常强为之说云“关前三分为阳,关后三分为阴,正当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是亦泥动脉只见于关之说也。高阳生伪诀云“寻之似有,举之还无”,是弱脉而非动脉矣。又曰“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无一字与动脉合义矣。

詹氏曰“如钩如毛”,则混于浮大之脉,尤堪捧腹。

②《濒湖脉学》

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2。代脉

脉来迟或数,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复动依前,止有定数。

代脉乃心律不齐的外在表现,其脉搏节律可呈比例的歇止或弱小搏动,如心脏二、三、五联律,脉搏可在一、二、四跳动后出现一次歇止,或一、二、四强力搏动后,出现一次弱小搏动。

经文言脾脏在四时的气候中,脉出现变更替代之象,因脾不主时,分旺于四季,季与季的交替时期,由脾主司,脾脉和稍弱,也随季节而更代成其他脉形,如夏季和兼代购形,和之象,即谓代。

在病理情况下,诸家言代主五脏之气衰微者为多,周学海则认为脾气衰竭所见,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大源,凡心肺肝肾一脏气衰,必以脾运化谷气代之补偿后而复动,故脾脉代,动而中止,已无弱之象,脾之真脏脉显露,危候将至也。

戴起宗所言之衰,与周氏同,但不及周氏论述精辟。

任应秋认为:“但代无谓”句是谓“但代而无胃气的真脏脉”。

按:诸家皆认为此经文里“代”,乃指无胃气之死脉,但在此王冰及后世医家亦认为乃至数之代而言,姜春华教授:“近人张山雷以‘代无胃曰死’,与‘长夏胃微弱为平,弱多胃少曰脾病’。”

一气注亦与春夏秋冬四时脉象句法一律,言颇有理,王氏(叔和)不审,妄以歇止为解,后人遂以此节之代为歇止矣。

仲景言脉搏动,时见一歇止,略久始动,犹如力不支给,需他人代替,再来时又不见脉动加速,乃谓之代。

周学海之意,盖人身之气,左升而右降,脏腑之气,肝肾升而心肺脾,是皆脾气居中,为之旋转,上下更代之枢纽也,升之气于是终,降之气于是始,运动之机势,至此而有脱卸,即至此而有停顿,故迟缓而软弱也,脾气一绝,升降不续则止歇见矣!故止代者,脾之真脏也。

《诊家正眼》:“五十动而不一止者,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脾气不能至,则二十动一止;心气不能至,则十动一止;肺气不能至,则四五动一止。”

《三指禅》:“代脉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还如尺中,良久方来。”

按戴、李、周三氏,言代脉搏动时,中有歇止而不能自还,止后无补动,停止时间略长,对“代者忽还尺中”“脉止还入尺”句,指出代之止,至数有规律,若十动一止,则十动必止,歇止后脉气又回入尺部,良久脉才从尺部伸出。

总观多数医家之见,凡在数、动、缓、迟等脉中,而见一止,歇止次数有规律,即谓“止有定数”,歇止后不能自回,不能频速而连续搏动两次以上的给予补偿,即谓“不能自还”,歇止时间略长然后又开始搏动,即谓“良久复动”再来时只能照旧搏动,即谓“复动依前”,并在浮、中、沉三部诊取过程中,皆可见到,便是代脉之象。

(1)特点:①代是一种生理脉象,脾脏与四季气候变更交替过程中,脾脏呈现和缓稍弱之象,即可称为代脉,乃生理征象。张景岳:“于平脉之中而忽见弱,或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均名为代。”又曰:“凡脉无定候,变更不常者,均谓之代。”张氏认为在平脉之中,可以见到变更不常的代脉。②代为脾之真脏脉显露,脉必无弱之象,或无胃气的征兆,表示病情危重。③代可在数、动、缓、迟等脉的搏动中出现歇止,且每次歇止时间略长,并有一定规律性。

歇止后无补跳现象,或可见到明显的代偿间歇《医学纲目》“不能自还者,动而中止,复来如前,动而不同数也。”林沛湘:“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张景岳:忽见奂弱,乍数乍疏,乃脉形之代;其断而复起,乃至数之代,两者皆称为代。

姜春华言:代脉,乃来无定数之歇止,而无力者;若至数匀称之代,乃为死候,又说明代之至数有匀、有不匀者。

诸多脉象中如有频率、节律不规整之脉,皆可为代脉。在十怪脉中,雀啄脉、虾游脉,或者脉象中出现的乍大乍小、乍数乍疏的脉象,皆可为代脉。

(2)机制:①脏气衰微,元阳不足,气血双亏,脉的运行不能连续相接,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来。②邪气聚停体内,脉道受阻,气血凝滞,脉气运行有碍,不能相续,而见代象。③妊娠体弱,脏气不充,气血精气仍需下聚养胎;或初孕恶阻呕吐,气血养胎受阻,脉气皆一时不相接续,亦可见代脉,止数不多。林沛湘:“妊娠反应期间,谷入衰少,气血少,气血养胎,脉行不续,个别人有代脉。”

(3)合脉(兼脉)

代散—脏腑气竭。

代洪—邪伤脉络。

结代—心阳不振,缺血心悸。

代数—溲便脓血。

代而迟缓—胃气枯竭。

代而沉细—下利气微。

妊娠代脉—体弱脏气虚,恶阻呕吐。

代而微细—津枯液干。

(4)分部所主

右寸脉代:胸闷胸痛,呼吸息微,语声低弱,自汗,乃呼吸衰竭,或肺气胸,胸中积水,脉道受阻,气不衔接所致。

左寸脉代:胸闷心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或伴心烦不寐,口干咽燥,盗汗便结,或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左胸有压缩感,舌质淡或紫黯,乃因气血不足,气阴两伤,心肾阳虚,脉行不畅,气不续接所致。

左关脉代:胁肋作痛,痞块积聚,恼怒则发,胸胁不舒,按之痛剧,入夜更甚,或隐痛不休,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脘闷不思食。乃肝阴不足,气机不畅,血凝难行或肝气郁结,瘀血停着,精血亏损,脉气不得续接所致。若病而气血骤损,以致元气不续,或风家、痛家,脉见代止,只为病脉。

右关脉代:腹痛喜按,畏寒肢冷,身瘦倦怠,口淡泛恶,呕吐不食,下利便溏,脾衰腹胀。乃中焦虚寒,或寒邪伤阳,而致阳气不足,脾胃衰竭,经络不畅,脉气受阻,断续而行所致。

左尺脉代:腹部臌胀如鼓,腹皮青筋(脉络)暴露,或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或尿少脐突,神倦欲睡,呕吐泛恶,口出尿味。主形羸瘦,口不言,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升沉旦夕间。乃肾气虚极,中阳衰败,浊阴不降,水湿泛滥,脉气受阻,或血涩而止,不能接续所致。

右尺脉代:腰酸重,冷痛,腹疼胀急,或大便泻痢,日久不愈,或吐泻交作,泻极便脓血。乃因阴寒暴甚,肾阳衰竭,脾肾虚败,脉道失畅,气行有碍所致。

(5)相关诊籍

①《诊家正眼》

体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按:代者,禅代之义也。如四时之禅代,不愆其期也。结促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结促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还。《内经》以代脉一见,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诊也。惟伤寒心悸,怀胎三月,或七情太过,或跌打重伤,及风家痛症,俱不忌代脉,未可断其必死耳。滑伯仁曰:“无病而羸瘦脉代者,危候也。有病而气血乍损,只为病脉。”此伯仁为暴病者言也。若久病得代脉而冀其回春者,万不得已也。《内经》曰:“代则气衰。”又曰:“代散者死。”夫代脉见而脾土衰,散脉见而肾水绝,二脉交见,虽在神圣,亦且望而却走矣。大抵脉来一息五至,则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也。故五十动而不一止者,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脾气不能至,则二十动一止;心气不能至,则十动一止;肺气不能至,则四五动一止。戴同父云:“三部九候,每候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伪诀五脏歌中,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伪诀又云:“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殁命。”荒疵越理,莫此为甚。夫人岂有一脏既绝,尚活四年之理哉!

历考《内经》,而知代脉之义,别自有说。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云:“黄者其脉代。”皆言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盖言无胃气而死,亦非以代为止也。如云“五十动而不一代”者,是乃至数之代也。若脉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人气象论》所言者是也。若脾旺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各因其变而察其情,庶足以穷其妙耳。善化县黄桂岩,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施笠泽云:“五脏之气不至,法当旦夕死。”余曰:“古人谓痛甚者脉多代。周梅屋云:‘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今桂岩春秋高矣,而胸腹负痛,虽有代脉,不足虑也。”果越两旬而桂岩起矣。故医非博览,未易穷脉之变耳。

②《濒湖脉学》

体状诗: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主病诗: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相关文章

  • 《医门推敲》贰——早泄

    早泄 早泄是指男子在阴茎勃起之后,未进入阴道之前,或正当纳入,以及刚刚进入而尚未抽动时便已射精,阴茎也自然随之疲软...

  • 《医门推敲》贰——梦交

    梦交 梦交是指睡梦中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又称性梦,是一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性心理活动。大多数人在梦交中的感受是以性快感...

  • 《医门推敲》

    更年除烦汤 黄连3克 胡黄连10克 柴胡10克 银柴胡10克 地骨皮10克 生地15克 西洋参6克 ...

  • 《医门推敲1》黄芪饮

    生黄芪30—120克 丹参10克 三棱3克 莪术3克 治气虚之各种疼痛,诸如胸痛,胃痛,腹痛,头痛,臂痛,...

  • 《医门推敲1》龙鹿煎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 伏龙肝30克(包煎) 鹿角霜15(先煎) 煅牡蛎 15(先煎) ...

  • 《医门推敲1》五仙散

    全文皆选自张胜兵公开课——《医门推敲1》 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各等分 治脾胃虚之纳呆食少,消化...

  • 《医门推敲1》莪术开胃汤

    莪术6克 生黄芪15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山药10克 生内金10克 治脾胃气虚证见食少纳呆,少气懒...

  • 《医门推敲1》肉桂赤石脂汤

    肉桂10克 煅赤石脂30克(先煎) 海螵蛸15克 芡实30克 山药30克 治脾肾阳虚之久痢,或久泄,...

  • 《医门推敲1》礞石梦醒汤

    煅礞石15克(先煎) 生龙骨15克(先煎) 生牡蛎15克(先煎) 灵磁石15克(先煎) 浙贝10克 胆南...

  • 《医门推敲1》室女通经汤

    黄芪15克 人参9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麦冬10克 吴茱萸6克 桂枝6克 丹皮6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门推敲》贰——动代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a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