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胖哥为你点赞发文送赞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
读朱光潜《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读朱光潜《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作者: 陌上闻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4:20 被阅读0次

    《谈美》前八章,讨论的都偏重欣赏,从第九章开始,则换一个方向来讨论创造。对我们创作的启发,也进入到了实战的内容。

    第九章是非常有意思的。说句题外话,朱光潜先生关于儿童玩游戏的小例子,我是边看边嘴角带了笑。朱老先生也真是个有趣的人啊!

    首先,他哲理而俏皮地指出:

    “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

    “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全是欣赏,欣赏只要能见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

    接着,用艺术的雏形——游戏,来说明欣赏和创造的联系和不同。

    儿童在玩骑马的把戏时,有时会拿厨房里的竹帚夹在胯下当成马。从这个游戏,可以看出游戏和艺术的类似点:

    一、都把所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境。儿童玩骑马的游戏,也带有几分创造性。他有时还画一个骑马的人,在一个圆圈里画两点一直一横就成了一个面孔,在下面再安上两条线就成了两只腿。他原来看人物时只注意到这些最刺眼的运动的部分,他是一个印象派的作者。

    这让我想到理事会第三期的作业,老师要求描写四类人物的肖像,我还没动笔,这也是我不擅长的。“最刺眼的运动的部分”,这句话倒给我启发,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择其最突出的或反映其性格特征的部分来写。

    二、都“想当然耳”。儿童在幻想世界里仍然持着郑重其事的态度。全局尽管荒唐,而各部分却仍须合理。有两位小姊妹正在玩做买卖的把戏,她们的母亲从外面走进来,向扮店主的姐姐亲了个嘴,扮顾客的妹妹便抗议说:“妈妈,你为什么同开店的人亲嘴?”

    郑重、专心、认真,这不正是我们创作应有的态度吗?

    三、都带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我们成人把人和物的界线分得很清楚,把想象的和实在的分得很清楚。在儿童心中这种分别是很模糊的。他把物视同自己一样,认为它们也有生命,也能痛能痒。他拿竹帚当马骑时,你如果在竹帚上扯去一条竹枝,那就是在他的马身上扯去一根毛,在骂你一场之后,他还要向竹帚说几句温言好语。他看见星说是天眼,看见露说是花垂泪。这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宇宙的人情化”。人情化可以说是儿童所特有的体物的方法。人越老就越不能起移情作用,我和物的距离就日见其大,实在的和想象的隔阂就日见其深,于是这个世界也就越没有趣味了。

    拉近“我和物的距离”,正是我们成人需要向儿童学习的地方。

    四、都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儿童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去来无碍。只要有一点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立刻就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他们就是艺术家。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这种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创作的宝贵源泉。

    接下来,文章又讨论了艺术与游戏的不同点:“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有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文中举了欧阳修一个例子。相传他的《昼锦堂记》首两句本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送稿的使者已走过几百里路了,他还要打发人骑快马去添两个“而”字。而儿童在游戏时对于所用的媒介不会这样谨慎,他骑马时遇着竹帚就用竹帚,遇着板凳就用板凳。如果画家意在马而画一个竹帚出来,谁人能了解他的原意呢?

    品读这一章,由衷感到:创作,既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又要运用一些传达技巧。美的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相融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朱光潜《谈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a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