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寒冬,又到了流感肆虐的季节,大宝宝上幼儿园两个月了,班里总共14个孩子,有段时间回家就总咳嗽,接下来,几天,妹妹也开始咳嗽。本以为是普通感冒引起的,但直到姐姐第二天准备去幼儿园打新冠疫苗,我发现姐妹俩咳嗽声音跟前面不一样,喉喉的,痰重的样子。刚好这天晚上,妹妹发烧38.8,一夜没睡,一会就咳嗽醒了,我们十分焦虑。第二天,我带着大小一起去省人民医院看病,挂了王主任的号,是儿童病区院长,我们一进去,听了姐姐的肺呼吸,就判断是支气管肺炎。这个能相互传染,妹妹咳嗽也能断定了。
接下来,王主任就告诉我,因为疫情,医院关闭了门诊雾化,只能住院,问我自己能不能做决定。我一听,既然断定了病情,能住院治疗就住院吧。哪知道,急于让孩子就医治疗,却没有听懂医生的弦外之音。普通的肺炎是可以雾化吃药就能康复的,我们初为人母,一听肺炎就闻之色变,能治好就行呗。哪知道后来安排住院,又是抽全血化验,屎尿检,心电,拍片又是打吊瓶,吃药雾化。我家姐姐三岁4个月,妹妹才七个月。民间流传,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吊瓶。我当时还咨询过别人家孩子,肺炎的治疗情况,当然她们是在高新医院治疗的,疗程也是一个礼拜,每天去医院雾化吃药,只是没有好利索,来回折腾几次。我跟孩子爸,当时也大意了,以为住院的治疗方案,跟门诊差不多,其实一旦入院,就得抽全血,化验各种病毒,细菌感染,我家妹妹,只能在脖子抽血,你能想象吗,妹妹学会爬了,脚上的留置针第一次是实习护士扎的,进去绕了好几下没有扎到血管,换另一只手扎的,这个留置针只用了三天,第四天换脚扎,第五天换手扎。每天上午两瓶液体,一瓶消炎,一瓶化痰,下午如此。这样子治疗了四天,第五天开始,上午两瓶,下午一瓶。上午下午各雾化一次,姐妹俩还要吃化痰药,姐姐开的还有消食的药和益生菌,妹妹有点感冒开的感冒退热药,最厉害的治疗肺炎的药是安排我们去外面药店买的,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六盒385。整个儿童病区都是肺炎入院,新来的和治疗中的混住,走廊里也有小朋友一起玩,基本没有特别严重到呼吸困难的,我们出院的时候,抽血化验单显示白细胞低,解释说反复感染造成免疫力下降,开了维生素b4,说是增强免疫力的。
整个治疗用孩子自己的医保,2000为起点,报销50%,也就是说,姐姐妹妹入院一共交11000,出院结算,退2900,还不算入院花了240核酸检测费,380的药费。生病的时候觉得自己钱包也挺无力的。
这次生病,最对不起的就是妹妹,小小年纪,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变通,扎了这么多针。有时候,就差这么一句捅破窗户纸的话,点通一下,人才会恍然大悟,当时其实也想换个医院看病,但我们以为,是的我们以为,住院和门诊会根据病患的轻重情况'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吊瓶。特别是那天查一下,吊瓶含的一些防腐剂,不溶成分,对肝功,肾脏的影响,。越看越惭愧。都是爸爸妈妈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慌乱中失了阵脚。如何才能让你们更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