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个常见的别字——怂

一个常见的别字——怂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2-03-03 00:00 被阅读0次

    “怂”这个字,似乎很不登大雅之堂,不过在笔者幼时的村庄里,在男人和小男孩的嘴里,“怂”字出口频率实在是不低。

    比如俩不大点的二愣子话不投机抹袖子干架拼个高低那是最经常不过的事儿。那时小孩子多,周围很快会围拢起来黑压压一层观众看热闹连起哄带撩逗,等着好戏看。男孩子嘛生来就自带一腔血气,接下来的打架也就避免不了。打架嘛,自然有输有赢,一阵抡拳抱身相摔之后,最终胜利的那叫“赢”,而被压在对方身下的那一方既不叫“败”也不叫“输”,而是叫“怂”或“认怂”。一般说,男娃们只要不抡家什,徒手相搏基本不会造成身体伤害的。

    打架罢了也就散场,但于没能在众人面前露脸的败者心中的阴影怕是很难一挥而去,因为“怂”这个字会在自家心里一直压抑,如果再加之小伙伴们故意或无心面对自己的“怂”音出口,那滋味就更难受了。

    而在大人们的口语里,藏在“怂”字里的讽刺和挖苦也极具杀伤力:

    苦水咽肚子里——怂了;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武大郎跳井——怂到底了......

    娘怂怂一个,爹怂怂一窝;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酒壮怂人胆;年纪越大,胆子越怂;丑女不敢上街,怂人不敢炸翅......

    此外还有“怂样“,“怂孩子”,“贱怂”,“怂蔫蔫”,“怂里吧唧”,“憨怂”,“怂蛋”,“怂包”,“怂货”,“怂X” .......

    总之,“怂”在老家一带(实际怕是所有汉语地区都通用),“怂”几乎就等同于窝囊,没出息,“呆逼”,熊样儿.......的代名词。

    此刻正涂鸦本小文的这厮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兼天生有股子书呆子气。说实话,早就感觉“怂”字不咋顺眼,感觉就像眼下“苦逼”,“傻逼”,“吹牛逼”,“操逼”......里的“逼”,实在有点对我中华神圣汉文字亵渎和污染。

    倒是,语言现象本身就是自发产生,兼之眼下的网络交流不规范,致使语词即口头语文明程度的要求自然或不自然的降低,导致一些词语渐渐构成了新的涵义。也算不得什么,如果持续时间够长,词典就会出现相应的或新的解释,世世代代不就这么过来的嘛。说到底,文字本就工具。

    但直到看了一篇文字《钱钟书的情书,全篇只有一个字,为何能牢牢俘获杨绛的心?》,想法有了点改变。文字里说当初杨绛在和钱钟书谈恋爱其间写信的时候,在信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怂”字。当钱钟书刚收到信时十分的生气,他认为杨绛是在耍他。可过了一会钱钟书冷静了下来,他感觉这封信肯定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很快他就思索出了其中的道路,然后喜蜜蜜的在信上写了一个"您"字送了回去,杨绛在收到信后非常的开心,她感觉找到了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钱钟书为什么生气呢?“怂”不就等于在骂人嘛。但好端端对方怎么会开骂呢?故而开始对“怂”开始端详并思考。结论是,信里的“怂”并不等于市井之“怂”,而是在问——在你心底,我是不是唯一?于是很快在信上写了大大一个"您"字送了回去——我的信里只有你,再没有他人,那就是唯一。杨绛在收到信后非常的开心,感觉找到了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

    乍看上去很是浪漫且书生意气,但细想想以钱钟书和杨绛这样文豪兼思想家也玩这种明显下里巴人的游戏?笔者表示怀疑。

    闲话少说,那就顺便根据《汉语字典》对“怂”作一个简短辨析:

    怂,读音为sǒng,基本释义:1.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贬义);2.惊,惊惧。

    仅此两个意思,再无它义。

    当然,适才一直涉及的“怂”也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以讹传讹自“㞞”。据“百度”,“㞞”(拼音:sóng)的解释:1. 精液的俗称。2. 讥讽人软弱无能。 

    那为啥会出现这样的阴差阳错呢?也简单,汉字简化时忘记了此字。还有就是,这个“㞞”里的“尸”字旁实在叫人不舒服。涂鸦本新闻之前,笔者刚刚看了一篇眼下男性谈恋爱娶妻最不喜欢的职业,什么呢?与殡葬以及相关的行当,尽管挣钱不少。

    于是,相对通俗的“怂”就替代了“㞞”,受无尽的委屈至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常见的别字——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hr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