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毕业,对于教育的反思

作者: 晓de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12:55 被阅读37次

今年六月份,大学毕业,一想到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就这么地快要结束,不由得感慨,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是知识面的扩大,道理的通透,还是只拿了一个文凭?从六岁开始读书,小学、初中、高中、复读一年、大学,整整十七年时间,就这么地从我手中过去,家庭投入的金钱、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塑造成的一个如今的我,又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社会上无数个你我,都是这么过来的,都曾带着如我现在这般忐忑的心情,到社会上去闯荡。今天看到的丑恶嘴脸,各种勾心斗角、追名逐利,曾几何时,也和你我一样,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怎么社会竟有这般魔力,能将一个人变得如此彻底,变得连他自己都不认识。

如今的商业化时代,所有人的活动都在围绕着“钱”在打转,所做的任何事都离不开“钱”,可是,有没有考虑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有限,做任何事都需要付出代价,等到沉浮几十年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竟然都是错的,那时该怎么办?谁又能回过头来,重新走过?因此,在人生的重大关口上,需要自己去深入思考,权衡利弊,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自己做决定,即使是父母也不行。这种能力,不正是教育需要教会我们的吗?

可是,如今的教育教会了我们什么?除了考试能力,又剩下些什么?高考固然筛选出优秀的学子,使他们成为祖国的人才,但这是以伤害,甚至是扼杀孩子的天性为代价的,让有各种天赋的孩子都变成了统一的“产品”。几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谁又能给出个解释?由应试教育强行变为素质教育,以“素质”之名行“应试”之实,甚至比以前变本加厉,让孩子们参加各种补习班,将他们的学习时间延长,将家长的教育开支加大。但又降低高校的入学门槛,将学历大众化,满足国人对于学历的崇拜。

无形之中,增加的就业压力,让无数人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该由谁来负责?政府为了好看,又给高校压力,使其满足就业指标,于是各种虚假就业冒出来。到底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解决实际就业问题?隐瞒得一时,难道问题就会自动消失?这无异于鸵鸟将头埋进沙子。到头来,还是在毕业后,我们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所受的苦也只能在网络上倾诉。当然,读研的那些人不用,他们可以继续活在别人编织的美梦里,那些对学术不感兴趣的硕士、博士,将来自然会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高中教育的方式有问题,完全是为了高考,然后上大学,上大学后,却又不教怎么读大学,完全放羊式教育,仅靠学生高中养成的那点自制力,结果肯定会造成很多悲剧,“聚天下英才而毁之”,确实说得很形象。许多读过大学的人,对在颓废中度过四年大学的自己,充满了悔恨,可是毫无半点用处。另一边,将不读大学的那一小部分人放弃,而那一小部分人通常又是贫困家庭,看不出问题所在,只能让孩子过早地进入社会。这样,不教求生技能,就这样暴露在群雄纷争的竞技场中,是不是过于残忍?为了满足多数人的利益,将少部分人的利益放弃,却又不管那少部分人的生活状况,这样的制度真的好吗?

难怪国人没有创造力,不是没有原因,先是在学校被打压,好不容易熬出来,又被社会所打压,没有任何生气。如此,还能有创造力的,大概是极少数了吧,就算有也快匮乏。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教育,确实很有“特色”。似乎韩国也有这情况,那么我们并不算孤单。

其实,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所提到的那个比喻,城堡外面的人想要进来,里面的人想要出去,但又有点区别,读书时,我们一直被关在城堡里,向往外面的自由;等到毕业后,我们又像是被抛弃的孩子,无奈地从城堡里出来,经历了从城堡内到外两种不同的心境。当我们在经历外界残酷的竞争,不堪忍受后,又想逃避躲到城堡里去。

而如今的我,正在经历从城堡走向外面世界的过程,虽然不知道等在我前面的会是什么,但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从索取者到付出者,必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成长中,必须要学会承受的。以前小的时候,能自由快乐的成长,但那是父辈们提供的,如今的我们也正在长大,变得成熟,这需要我们自己来充当父辈的角色,怎么可能会是一件轻松的事?

但是,这贯穿其中的教育,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这学校教育,承上启下,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社会阶梯保持良好流动性的一个保障。如此,整个社会才有活力。教育、教育,有教有育,教是过程,育是方式,要使人如沐春风(这要求可能有些高,老师也是人,一般人达不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独立自主的灵魂,能自我思考,而不是一件工具,不为任何人所用,不为任何人服务,只听从他内心的声音。

还记得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延老师说过那句话,“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是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还有他的忠告,“你们必须努力找寻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些对人生的注解,说得很对,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能遇到像基延老师的人。

高中时,遇到一个老师,常听他感慨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用来鼓励我们学习。刚听到时,我是不信的,因为看到班里有些人,成绩那么差,确实是怎么教也教不好。现在,回过头思考这句话,好像是那么回事。我当时以为的教好,是以成绩来衡量,殊不知应该是综合素质,应该往将来看。那些班里成绩很差的学生,最初的时候,不也和班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从零开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成长过程中,他可能分心,或者他接受能力比别人差,落后一步,慢慢地就越来越差。到高中时,这些人对学习已经没有信心,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这一辈子就毁了,也许他还能从其它地方找回自信,这时,不正好需要老师的帮助吗?能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将成绩变好,固然是好事,但是为他们的人生鼓励、打气,使之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也是挺好,何必总拿学习成绩来说事。

我的成绩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一般,加上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在班级里毫无存在感。既不像成绩优异的同学能讨得老师的欢心,又不像差同学那般调皮捣蛋,惹老师头疼。似乎性格天生如此,慢慢的也习惯。但是,我还是要说,高中的教育,不该如此沉重,压力山大,让处在花季年华的少男少女,时间全花费在习题中,为成绩惶惶而不可终日。当我们长大后,回过头看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到的应该是一些愉快的回忆,与同龄人一起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不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更不是那些不堪忍受的压力。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孩子,这本书就是写给那些不曾忘记自己是孩子的大人”。不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开始成长,在这过程中,得到一些东西,又失去一些东西,当我们为得到某物时费尽心思、辗转难眠,而在真正得到后,却又觉得,不过尔尔,逐渐丧失兴趣。如此来说,世间所有的一切,不都可以被这一句话所囊括进来吗?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都是如此,得到后,又失去兴趣,或是又去追求更大的欲望,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这,不体现出人生的荒谬性吗?可就算如此,当人们真正面临这些诱惑时,又有几人能看破虚妄,而不被诱惑?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或者不为了什么?诗歌、爱情,这些确实也很美好,但是在追求到之后呢?那又需要去追求更好的诗歌、更加浪漫的爱情,以此来维持人生的快乐。但是神经学家指出,人体的快乐受大脑分泌多巴胺所调控,难道就是为了去追求所谓的快感而活着?仔细想想,不觉得可悲吗?

那到底该怎么做?世界上有很多未去思考过这类问题的人,他们不也活得很快乐,平平淡淡的度过这一生,何必又要去自寻烦恼呢?可我这属于自寻烦恼吗?我不去想这类问题,又有谁会帮我解决,就算帮我也没用。

可能,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追问下去。

相关文章

  • 快毕业,对于教育的反思

    今年六月份,大学毕业,一想到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就这么地快要结束,不由得感慨,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是知识面的扩大,道...

  • 对于孩子教育的反思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跟儿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孩子已经进入中班了,所以我就想带儿子去尝试不同的兴趣,于是给他报了一些运动类...

  • 中国教育的不治之症?(上)

    几年前,看了一篇叫做《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其中提出来诸多对于中国教育的反思,不禁一股恶寒,因浪费时间而可耻、云...

  • 对于毕业!

    明年六月份就正式从学校这个“监狱”中刑满释放。对于毕业,我的感受在这四年的时间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大一的时候,感...

  • 生娃带娃掉过的坑

    当妈快6年了,在育儿教育上刚刚小学毕业。

  • “快”的反思

    2W2H-“快”的反思 What: --做什么都快,快是指:急、慌张,而不是高效高质量的快。--实例:说话快,洗菜...

  • “快”的反思

    2W2H-“快”的反思 What: --做什么都快,快是指:急、慌张,而不是高效高质量的快。--实例:说话快,洗菜...

  • 你想要怎样的人生

    始终努力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反思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观,在学习教育成长的误区。 接触正面管教快2...

  • 50/74 46/70 小力班107《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学

    (2)对于“设计”、“传达”、“研究生”等概念的反思与解读 反思中国的教育 中国是注重培养通才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知...

  • 《教育的哲学基础》 Howard A.Ozmon

    第一部分 译者序 一、教育哲学的价值: 1、对于教育改革:“帮助更新教育观念、反思教育生活、确立教育主流价值、形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毕业,对于教育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jb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