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欧洲文化,我更喜欢美国文化(虽然至今还是没有机会去美国),而我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建立在我的三个美国project partner们上。
Project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更神奇的是我的三个project partner们竟然都来自美国。一个来自西雅图(星巴克的发源地,据说所有人都在星巴克工作);一个来自阿肯色洲(沃尔玛的发源地,据说所有人都在沃尔玛工作);还有一个来自新墨西哥州(是个不漂亮的黑白混血儿)。
如果要说友谊,那么和我来自欧洲的室友相比,我还是更倾向于认为我和这三个project partner们之间建立了友谊。
因为在共同完成project的过程中,我们对对方的了解显然更深入,这会涉及对方所在国家的教育和文化的差异。
总体来说美国人比欧洲人的包容性更强
我觉得我运气特别好,我的三个美国project partner们都特别好相处。总体来说,欧洲人会更内敛一些,也更高傲一些,相对来说觉得欧洲人没有美国人好相处。亚洲人相对来说也会更内敛和谦逊一些(我遇到的韩国人和日本人都这样)美国人则是更加的热情、包容、还有接受度更强,我觉得这和他们的移民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后来发现,欧洲历史比较悠久,而且总体文化上来说,欧洲一直有皇室贵族文化。美国则不一样,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本质上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而在后期的文化进程上他们也更倾向于网罗全世界各地的人才(所以很多优秀的人都会选择去美国)。
这直接在他们国民的身上体现的特质是接受度和包容性很高,也特别热情奔放。丹麦本地人(欧洲人)不愿意和国际生(亚洲学生)做project。我有很多同学都是一个人做的project(老师允许一个人写整个项目)。我特别幸运,一个美国女孩主动邀请我和她一起做project(她当时和我并不熟,她应该也知道我母语不是英语的薄弱),她还找了另外一个自己美国的同伴,我们组成了三人小组,一开始我和另外一个partner之间完全不知道交流啥,靠她做了一个中间调和人(后期我们三个关系是很好的,)。他们还带我去买了书,教会了我如何使用图书馆借书系统和资料搜索功能。这对开启我有partner研究project的学习模式,也是我后期理解PBL教育模式的重要起点。
不要盲目崇拜美国的本科教育
和我的三个美国的project partner们做project的过程中,除了母语是英语这个优势之外,他们对问题思考并没有比我好多少,有时候甚至还不如我(会在写教育问题的时候具体写到为什么觉得不如我)。他们虽然不是美国名校,但是我也不是中国名校的本科生,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相对对等的比较。因为样本有三个,我通过对他们三个的观察,感觉他们三个对于问题的思考力还有对自我的约束力上面是差不多的。虽然他们三个不能代表美国的真正本科教育的水平,但是我相信他们不是特别差的个例。
他们也有社交上瘾症,有一个女孩每次我们正式讨论project的时候,她都会和我说要控制自己不能去刷Facebook了,是不是和不能刷朋友圈的感觉特别像;他们也会为了去旅游而逃课,丹麦课堂对国际生的管理是很宽容的,不去上课根本没人管;他们吸大麻,有和中国青少年一样的问题;他们也失恋难过八卦,有个partner是和她男朋友一起过来交换的,然后到了丹麦就分手了,后续她还有各种八卦故事。
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普通人的缺点是在全世界的人普遍存在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一些特性。在国内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千万千万别用国民的劣根性来说事情,大部分社会问题的形成是制度而不是人性本身。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是美国人,在对问题的思考度上优于我,也没有因为是美国人而更加自律。是的,他们和我们中国的本科生一样,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特性。
大家都希望找到靠谱的partner
有个90年的小男孩,一开始对中国人特别冷淡,我也特别害怕和他相处。我一度害怕他可能会觉得我拖累他的project得分。我相信一开始可能真的是这样。但是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明显的转折,他从不知道怎么和我沟通project到后来说会我们是一个团队,应该互相帮助,会帮助我修改语法问题(最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修改语法问题);他从对中国漠不关心,到最后都关心起自己在中国的属相应该是什么?他最后给我的评价是觉得我是一个靠谱的partner。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为私人事件而耽误project的进程;他们在语言上帮助我,我会对他们感激;我不会一意孤行;并且我知道在语言上薄弱,所以加倍努力提高。
等我做第二个project的时候,我的美国partner也特别善良,她甚至比我第一学期的两个美国人更加好相处。我对她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靠谱的partner。她能够安排好自己做团队合作的时间(丹麦绝对是自由学习者的天堂,老师完全不管你们什么时候在玩,什么时候在做project),并且从我们身上学习她自己需要的知识(沃尔玛在中国的一些情况),也会给我们提供她自己具有的知识(沃尔玛在他们洲的情况)。
优秀的合作者的品质是全世界都行的通的。在一个项目中,不管是部门内部项目还是跨部门,甚至是国际间的合作,大家都希望对方是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我对靠谱合作伙伴的定义是有责任心、对项目有贡献、懂得求同存异。
国家和国家之间有差异,文化和文化之间也有差异,教育模式和教育模式之间也有差异,所以这个过程中是很容易产生矛盾的,尤其是还要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但是最终project结束以后,我和三个project partner们之间都建立了友谊。我们在一起去找课题所需要资料,一起探讨如何才能写得更好,一起交流对方国家的文化,甚至还一起分享对方国家的美食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对方。正是真诚善良这个最基本的特质,成为了我们能够去化解很多文化冲突的关键要素,所以我相信这是全世界友谊的通行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