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只是简单说出了读书的一点感悟:教好语文课,首先要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与作者真诚对话,反思,读出自己真实的独特感受,让语文课堂大气、简约、清晰、深刻。扎根文本,走进文本。
今晚继续阅读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出了这本书中有关教好语文课的第二点感悟:
第二、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有独到的灵感。
肖老师在“寻找梅西式的灵感”一文中,开篇写出了几段足球大伽们对梅西在国王杯上进球后的精彩评论。由此得出,梅西的高水平发挥,比赛20分钟打入号称“国王杯历史最佳”的一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灵感、是意识、是禀赋,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上,是否也是这样?
语文课堂上的一招一式,一个创新的导入设计、一次和学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智慧生成的诞生、一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时刻需要教师去追求“梅西”式的发挥,做任何事情,到了较高境界,讲究的就是灵感,梅西每次飘逸灵动的进球,一定是来自于他的灵感,是他的即兴的神来之笔。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也要充分发挥自己潜意识里的灵感。
老师在课堂上的灵感,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感受、我们的独到视角、我们的个性思维、我们的创造想象和课堂的捕捉能力。需要我们老师们沉浸在语文教学的世界里,又不能拘泥于语文教学的模式,需要我们努力去阅读、去学习,又不能局限于理论,机械地推进教学。特别是我们在课堂上对语文教学信息的捕捉,大多是阅读状态下的一种本能反应,是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的约束。因为很多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一闪即逝的灵感,没有好好把握,课下反思回想起来,懊悔不已。
怎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巧妙地抓住灵感呢?我觉得,语文老师不要做资料的搬运工,更不要做教参的复制者,而要多读专业书,深入地读书,读出自己的发现,再与名家大师的精深观点碰撞,找出自己的得失,更准确、更自信地解读文本,从而预测学情、灵动调整,并准确拿捏课堂流程的分寸,这样,进退有方,可攻可守,就可以演绎出自己的精致教学。
我们拥有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感觉,便可化腐朽为神奇,语文教学的感觉包括教感和课感:教感是指教师在备课中灵巧捕捉,找到曲径通幽,化一为万的入口,锐眼看出小处隐藏的大天空,细读文本,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化为自己的生命化言语,做出整体性的体会和把握,然后在课堂上的一瞬间抓住这种现象的本质,直击课堂,架构出教学的桥梁。课感就是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一种当下的把握,一种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能不假思索地果断地做出反应。在有课感的课堂上,眼花缭乱中有你的简洁大气,茂盛繁华中见你的灵巧淡定。你若习惯于思考,深刻于反省,不惧怕失败,敢于整合,勇于尝试,善于融化,就会培养出课感来。
细读文本,寻找到语文教学的灵感,就能成就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所以,专研,汲取,是获得灵感的基础。有时,灵感还要从思考中、从生活中来,常思常新,灵光总在无数次思考后闪现。读书多了,思考深了,理解透了,实践多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梅西,绿茵场上,预约下一个精彩,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也要心有所向,努力塑造自己的一次精彩!加油!
(未完待续)
怎样教好语文课?(二) 怎样教好语文课?(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