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好的休息方式:阅读、亲自自然、独处
人们在独处的时候,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觉、身体已经情绪上。即: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元认知能力得到彻底的放松是一样的。
思:前两个我做过,最后独处几乎没有啊
2、只字不差地阅读是我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之一。
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元认知能力并不简单,需要耐心。
思:前几天,我问5年级的儿子,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啊,这题目我怎么会这样想呢?咦,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儿子回我说没有。
3、自己先做好,孩子多半差不了。
培养孩子的元认知,保持耐心,先从认真阅读开始,和孩子一起慢慢培养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你做好了,孩子自然不会差。
思:家长一身作则。身教大于言教!
4、全神贯注地阅读专栏和小说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引发思考。
大多数小说的设计是为了不让你思考,或者尽量减少思考,最大限度地跟着小说的情节和框架去走。
专栏虽然也会通过各种方法去解释问题,但目的是引发你的思考,进而开启你的元认知能力!
思:过去的我就是小说看得太多。所以那时候,我总觉得,我觉得看书没啥好思考的呀!!另一方面,我也不太会思考,不会主动去思考,害怕动脑筋!。不会主动思考,所以活成了今天这样的样子!
5、刚开始反思的人,多半会因为想着想着头脑混乱而半途而废。
思:老师说每个反思的人都经历这样的情况,我都没注意过。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记录。如果一时想不清楚,写下来。今天想不明白的事,过几天回头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
思:总是随便乱记,写好了也想不起来回过头去看。
如果你开始记录就会发现,最初的自己一直在同一类问题上打转,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推进。
慢慢你就会不断回顾笔记,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在记录笔记,回顾笔记,修正笔记的过程中,你已经开始懂得如何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思:总是觉得自己落下的太多太多了……昨天,说要开始坐享,没有做。很早以前,也想过要记录想法,做了又断了。昨天,还想找个兴趣,就从钢琴开始,每天10分钟开始,结果又没开始。唉,是我想要的太多了吧!!我又想起一句:你的现状,就是你过往的积累。
6、每天很忙,坐享和反思虽然能提高元认知,可是感觉什么事也没处理。
思:昨天读到这个问题,今天再读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心。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就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包括我之前想锻炼身体,可是呢,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总觉得用这半个小时可以多做其他事情。
李老师:这恐怕是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有锻炼出元认知的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中,我们总会受到线性思维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种瓜一定要得瓜,种豆一定要得豆”,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那么这些努力就是白费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种瓜得豆”的情况。
你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努力,或许不能直接让你有任何产出,但它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帮你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比如,当你能运用元认知能力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时,这相当于间接帮你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时间。
而这些都是你愿意花时间打磨元认知能力带来的好处。
思:这段解释太重要了,太好了!!!!
7、我以为只要有兴趣就能把事情做好,从而忽略了训练。
李老师:
单凭兴趣就能坚持下来的事情恐怕不多。
缺乏训练的兴趣爱好,很快就会碰到限制。就是我常说的“玻璃顶”
多数人的培养兴趣的轨迹通常是:
有兴趣——做一下——碰到玻璃顶——无法逾越——没兴趣——放弃
实际上“刻意练习”和“增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当你突破了一个玻璃顶,你对于这件事的兴趣就会加强,并且促使你去刻意练习。
这个正循环一旦启动了,你多半就能够坚持去培养这个兴趣,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全神贯注的快感。
思:
我之前也是以为,只要有兴趣就能把事情做好,忽略了训练。因为有一次,我去跳舞,然后我说了一句话,那个老师说:说明你不是真正的热爱!!受那个老师的影响,我一直认为自己对某件事情不是太执着。
李笑来老师的话,我明白了,兴趣要和刻意练习相结合。确实如此啊!!我培养兴趣的轨迹就是老师说的那样。太透彻了。而且我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兴趣的培养上,所以经常很快放弃。
今天再次对自己说:要有耐心!以身作则!种瓜可能得豆哦!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兴趣要和刻意训练结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