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记错,此文写于2001~2002年,发表于《中集月刊》——
依然记得,当《学习的革命》被炒得火热,人们都兴致勃勃地拿来阅读,读过之后大多数人不知所以然,但书的销量仍然不断攀升,因为大导演谢晋说这本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前一阵子,又一本书被卖得火爆:《穷爸爸,富爸爸》,据说是“挑战传统的财富观念,揭示成为富人的秘密……”这样的广告词实在是太大的诱惑,即便怀疑是陷阱,也不能不去钻一下。对于趋之若骛的人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学习怎样生活,怎样迈向更好生活的途径。
如果我们将一种原创的、自发的、完全是从人们各自的个人意志出发的生活,称为“第一手”生活,那么,你也许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那种不必由自己规划而只需按图索骥、对号入座的“第二手”生活,比如直奔时尚杂志的缤纷插页便可瞬间领会都市最新流行,到心理专栏里寻找恋爱秘笈或对付上司的绝招然后便能小试身手,从各式各样的畅销书所罗列的案例和经典中搜罗生存的对策和人生的答案……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空前发达的时代,几乎不用动脑筋或者还来不及动脑筋,就已经被资讯的力量所暗示,进而被控制。从衣食住行到职业、休闲,从物质领域到精神生活,各种各样的资讯和信息会冲击我们的眼和脑,如果一不小心,就会不经意地陷入全方位的模拟游戏中。
在商界和企业管理领域,似乎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各地的企业经营者纷纷将视线投向海尔、三九等明星企业,盼望着获取帮自己走出困境或是助自己如虎添翼的“真经”,在这股风潮中,应运而生了诸多如“海尔问题研究专家”、“企管咨询专家”、“企业管理顾问”等新名词、新头衔,国内公司纷纷设立企划部,人力资源部,研发中心,更有CEO、独立董事的登场亮相……这些模仿还只是概念和形式上,那么所有这些大同小异的模式的复制是否都与自身企业的业务及风格相吻合相适应呢?实践正以成功和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向人们证明,那些管理模式的快餐式的“充电”其实在本质上类似于上面所提到的“第二手生活”,而真正的具有智慧的管理者是善于在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最适合自己的,并避免别人曾经的失误,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激发创意,精益求精,对自身的工作予以完善和提升,这才是生机勃勃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思科确实给我们太多震撼,并不仅在于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业绩,也不仅在于它神话般轰轰烈烈的发展历程,网络经济自有它一日千里的神奇之所在,有时甚至并非人的想象所能追逐,而思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在其掌门人钱伯斯的率领下,开创了一条极为科学的收购与兼并的道路,并严格遵循互利双赢的法则,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营造和构筑多元的企业文化大厦,以最充分的自由度滋养企业与员工间在价值观以及前景目标等方面最广泛的认同感;作为一个在尖端科技领域纵横驰骋的企业,却极力反对“技术驱动”而提出“客户驱动”理念,这表明其对客户已不仅仅是尊重,而是以完美的质量和服务做到让客户“满意不打折”并致力培养未来客户……以上种种,可以说远不如思科横空出世般诞生、崛起的经历那么惊心动魄,细细分析,其实并无多少神奇之处,只不过一般人想得到但还没做的,或是想到了也做了但做得不成熟的,思科全心全意去做了,而且做得很有气魄,很扎实,很有耐性,更重要的是总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神奇”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而这个“神奇”却永远都无法复制。正如面对众多企业模仿海尔“CEO”管理法、SST市场链及流程再造的现象,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毫不担心,她认为,被复制的只能是形式,而海尔机制的精髓是复制不了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说过:海尔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海尔自己。这句话显示了自信,也体现了危机意识,更凸现了海尔成功的关键在于超越自我,不断创新,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读《思科王朝》,并不能奢望藉此获得一张通往企业理想化发展方向的通行证,我们渴望成功,但成功没有捷径,创新才是迈向成功巅峰的阶梯。“第二手生活” 尚能让人从中得到一种轻松取巧的快感和与潮流同步的荣耀,最多也只是生活品质上的有失水准,而企业经营管理倘若也将自己束缚在一个设计好的棋谱上而机械地复制别人的套路,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个性了。
此篇后记——
现在回头去看几年前的有关创新的文字,似乎还不是很过时,相对于科技、观念、信息更新的一日千里,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也许创新的确是永恒的主题,正因为永恒,其思路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否则,持续稳定的发展和跨越便成空话。从服务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到价值创新、应用创新,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不断延伸的探索触角和创意抵达的范围不断扩大,创新从更多的角度折射出一个社会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实践,当然,原动力不可避免地从追求企业利润增长出发,逐步发展为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进一步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这就是所谓创新2.0模式。……
追根溯源,创新源泉的精髓在于好奇、兴趣、质疑和热爱。单纯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的创新所激发的能量将辉煌不再,最有生命力的创新观,是基于对生命本身的关照和尊重,犹如浩瀚宇宙,创意泉涌,终极无限。
…………
十多年过去了,创新依然是永恒的未解之谜,值得孜孜以求,因为终究不存在完美的创新之路,要么被超越,要么不断超越别人,超越自我。而随着互联网+以及网络效应催化的日益泛滥的二手资讯、二手思维,甚至二手生活方式,则更应该值得警惕,因为, 每个人,毕竟只活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