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基础语文评课纪要12.7

新基础语文评课纪要12.7

作者: 从心上路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10:03 被阅读0次

“新基础教育”语文研讨评课纪要

2018年12月7日 光明小学

光明小学何红梅老师说课:我上的这篇“1+N+1”的课《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的预设是想先通过教结构,让学生先通过品读这篇课文是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然后抓住人物、动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是以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会孩子,然后让孩子用结构到这两篇类文《我与小鹦鹉》和《冬蝈蝈》。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预设是没有达到的,因为这个《冬蝈蝈》在最后与下一节课的连接点的场景描写,我是让学生跟《小鹦鹉》和《跑进家来的小松鼠》这个文本上的结构去对比,比较有什么不同。而在这里没有时间,所以我在这里就很简单地过了,所以我觉得我这个教学目标是没有达成的。前面的时间我觉得比较宽和多,以致后面的时间不够,这也是我的老坏习惯,就是学生在表达之后我一直在重复,从教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改掉,这些时间是很没必要的。还有就是在交流小标题的部分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可能只要请两位同学来说一说即可,所以在时间把控上做得不好。第二个我觉得这节课上下来,我的朗读指导是不够、不到位、不扎实的,也就是让学生读、男女生读,没有很好地抓住学生的优势资源,比如有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他在读文段时抓住关键词把松鼠的轻巧给读出来,我应该抓住这里去引导其他同学尝试读出自己心中松鼠的样子,应该在这句话上去强化读的方面会比较好,但是我这颗“雪球”没有滚起来,因此这节课在“读”这一方面是不到位、不够的。还有就是我这节课上开放是比较多的,我比较注重于从学生的表达中去抓住点评、评价,这一点我是比较用心倾听的,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还是比较到位、不错的。我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多来谈谈你们的见解。

光明小学张丽秀老师说课:第七组课文主要是表现动物的真情,我知道在四年级有一个单元课文是《白鹅》、《白公鹅》、《猫》等也是在表现动物的特点、表现人对动物的喜爱,但是对如何表现动物的情感这方面可能展现得比较少,这次的这组课文与四年级的那组课文进行对比的话,更多的是表现动物对人的感情和动物与人的互动,所以虽然我们这个单元也是有表现人是如何喜欢动物的,但是我觉得因为有了四年级的这个基础,包括在平常我们写人、对人的感情、对动物的感情,表达人的喜好是训练得比较多。因此我觉得本单元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可能是如何写出动物的真情。在课前我了解了一下现在很多家庭是缺少养小动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如果让孩子们直接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可能会有难度。考虑到这个实际情况,于是就推荐学生周末回去看经典影片《忠犬八公》,让他们先去写电影片段,这一方面是让他们有素材可写,另一方面是希望他们在课堂写作的时候能够多一点碰撞和交流点,这样便于互相学习。但是从整堂课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学生在写的时候细节描写、方法运用表现得参差不齐,有少数同学还是能够灵活运用多种细节描写方法去把自己感动的某一个场景或者事例写得比较生动,也还是有不少同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在这个展示和交流评价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下放给学生去评价,学生互评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充分。

李重博士评第一节课:第一位老师的阅读课我觉得有很多我非常欣赏的方面,比如说鲜明的教方法、用方法,通过一些细节比方说有些学生比较好地抓关键词、抓动词的方法,然后现场把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方法,我觉得“滚雪球”蛮好的;第二个在发散性思维方面,引导学生从第3到13自然段去选一些句子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觉得这个思维蛮好。但是提两个建议:首先是我们老师在教的时候,因为整个教下来非常流畅,实际上我们教学是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那么这个学生的提升点,学生在完成我们给他的任务、目标的时候,他的困难点、疑难点在哪里,我们要做一个学情分析,然后我们要针对这个点去突破,通过这个过程来引导学生去深。这节课在核心过程推进第二个环节中花了几分钟的时间,这个是一个重点板块,但是这个版块提升还不够。另一个建议是本课的两个提升点,第一个是加大课堂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我们是提供了课外材料作为迁移,但是你要培养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我们要教到什么方法?速读的方法怎么来教、怎么来用,这方面的指导还不够;另外在朗读的指导上还可以再加强。

李重博士评第二节课:第二堂课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一个是老师要教的内容,即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学生学的内容,还有我们设置的任务、支架,最后还有学习效果的评价,好的写作教学,这四个方面应该是一条线的,应该是目标是聚焦集中的,要教的内容跟我们的目标是匹配的,任务设计和支架都应该体现教学目标的,后面的评价也应该这个来评。但是在这次课当中,我们这个几个方面是错位的。比如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是由前面学的几篇课文,提炼出了几个方面,那么这里我们其实细分下来,四个学习的目标,“用心观察”是指向内容,后面“具体的事例和场景”是内容,“人物描写方法”是方法的,这里写作的教学目标是很多样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要聚焦。后面我们在设计给学生学什么的话,有9分钟的时间看视频,然后让学生来说看完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动点,我们看完和说完后布置任务,写最感动的点,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来。这里我们通过细节描写来写出最感动的点,根据前面的目标的话这里就有差异了。后面的练习总共是让学生写了14分钟,这部分主要是学生写,我们过程指导是比较少的。后面在评价的时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想象描写、描写方法的,这样一梳理下来就会发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的任务、支架还有最后的评价是错位的,所以这样就会造成我们要教的东西没有教到,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因此在写作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我们是要教什么,什么内容,一个是聚焦,一个是为什么聚焦,来源于学生,他在完成这一类写作的过程当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根据他的问题来确定一次课要教的内容,而且我们的目标要聚焦单一。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在教的过程当中要重心下移,写的内容要是学生熟悉的东西。我们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支架是放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老师感动的,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感动的,最后让学生写了一些话,是写视频里面的,这样下来学生写的东西是感动学生的还是感动老师的呢?这个内容就比较单一了。实际上我们需不需要放这个视频就需要考虑了,我们要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他们看过这个电影,然后现在再看这个视频,但是这些内容是他们熟悉的吗?一开始看老师问到学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学生回应喜欢他家里的小狗,那么这样学生的差异性就出来了,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经验引入到写作的过程当中来,写作的内容是什么这一部分还不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教的内容,我们主要是教他们怎么来描写,怎么来把他们熟悉的小狗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来,到这里我们就要去搭支架,可以从学过的文章里找出一段,让他们知道他们写的如果是把部分写好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也可以给大家一些句子、段落,然后空掉一些让同学来填写,这样一来支架的设计就会跟我们要他完成的任务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设计上,放视频是一个情景,然后让他来通过这个视频来写做感动的点,通过细节描写展示出来,接着跟写作目标来看是错位的,重心下移还不够,还是再请老师要总结。

李振涛教授评第一节课:第一节课上的是一篇略读课,想问的问题是略读课文怎么教?今天的教学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种挑战。探索和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个,如何用“1+N+1”的方式、读写一体化的方式来教略读课文。今天很清楚了,通过三篇文章来教学生用具体事例和场景描写,这是一种探索、挑战。第二个,如何来体现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的结合,从教案里我们看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爱动物的情感,情感就是内容;一个是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展示得真实、具体,这节课就是既要教情感,也要教表达情感的语言。第三个,如何用新基础教育的方式来教略读课文,怎么体现开放,怎么体现教结构和用结构、教方法和用方法。三重探索挑战都在第一节课里体现出来,很不容易。接下来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在抓何老师课堂的细节。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略读。我们从几个角度:首先,略读干什么、略读做什么、培养什么能力,略读是两个“速”,一个是速读,要快速捕捉关键词、概括提炼、发现写作手法,怎么速起来,这节课是跳读;一个是速用,把掌握的方法快速地用于阅读资料,快速地用于写作。那么如何能够“速”和“快”,有个细节很重要,就是要规定时间。我们在上海看到有的学校在速读上是每个环节都规定了时间的,你必须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快速捕捉、快速发现、快速提炼,这才叫“速”。其次,略读略什么,和精读有什么不同。今天感觉到这节课容量太大了,李博士反复强调要依据学生的困难、学生的问题,不难的我们就略去,比如一是在目标上,六年级关于动物的文章已经学得不少了,可能一二年级已经带着学生爱动物,所以六年级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省掉的,略去目标;二是在方法的省略,今天是教具体的事例和场景的描写,一个是老的,一个是新的,今天才学的,两个都教都用,我觉得容量有点大,到底教哪一个,还要依据你的学情。如果具体事例还不牢固还有问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教,把上节课遗留的问题突破了解决了,我们就教场景描写;三是要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哪些是精读课必须做的,哪些是略读课做的,怎么样避免略读课干了一些本该精读课的干的活,比如精读课要有反复,反复朗读,反复研读揣摩,略读课不可能这样,没有时间,所以要区分,同时还要做好精读和略读的关联,怎么让精读课为略读课打好基础,在情感上、方法上打好基础,基础打好了,略读课才快得起来,这一点我希望何老师和我们的团队再继续斟酌,对焦略读课。第二个问题,教学目标可以更具体化,比如第二个目标作者如何把动物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这个目标几乎适用于所有动物的课文教学,怎么具体化呢?你的教学提升点说通过场景描写表现思想感情,这就具体化了。第三个问题,你的板书和板书设计是一模一样的,做了“搬运工”,板书也应该要动态生成,不能原封不动地放在黑板上,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和课堂资源动态生成板书,这可能是何老师的教学习惯,要改掉。

李振涛教授评第二节课:这节课有几个点我很喜欢,第一个是假设,假设学生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让孩子建立了比较,“我”写和文本之间的区别,我是怎么写的,他写的是什么,在对比当中才能学到的写法,我写什么,我怎么写的,在对比当中才能学到。第二个是迁移,把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于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第三个电影视频,而且这个电影视频和文字的关联处理得比较好,比方说电影放完说“我们要用文字来表达我们感动的地方”。第四个是建立关联,问学生的感动点,把感动点和写作点连起来了,细节就是写出感动点,这些是不错的地方。刚刚李重博士所说的参照系需要每个老师去注意,怎么确定写作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评价,四者如何对接,不要出现错位,这可能是张老师在这节课中比较大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问题,也希望张老师在重建过程中有些思考:第一个如何处理好课前让学生看的视频和课堂中放的视频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在课堂里放这个视频吗?如何处理老师截取的视频和学生看的视频的关系,当你截取了一段视频之后你不断在旁边去点评,可能就会替代学生,就会限制学生,用你的框架和视角框住了孩子,就不够开放。既然之前看过了,直接亮出来、写出来、教给他,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再看看视频。第二个是如何处理写作方法和写作成果的关系。前面教了写作的方法,后面在成果展示的时候,老师要注意什么,要提醒展示同学要用方法来展示,倾听的同学要用方法来倾听和评价,回到方法,这一点很重要,这样的教学方法才很实用,才会扎进孩子的心里去。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怎么体现开放、重心下移,今天评价权的下放确实是需要反思的,不够充分,今天一个基本的障碍可能在投屏的作品,学生可能看得不是特别清楚,要准确地发现问题还是有技术的障碍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让每个同学都看到作品?今天的评价还是被替代了,另外感觉张老师离学生比较远,从高中到小学的教学习惯、教学语言、教学神态的转换,再把自己的优势用起来,就很厉害了。

爱华小学老师评课:首先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很亲切,而我也是教六年级的,教学的内容和我昨天所上的相同,何老师给了我重建的思路,张老师又给了我习作教学的灵感,所以今天非常有收获。我们团队是很喜欢光小的“1+N+1”的设计思路的,何老师的课结构意识很强,有内容、方法、过程的结构。在内容结构上,何老师是带着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感悟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处理得是很好的,首先是下放问题来问学生,你从哪里找到松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然后学生在说的时候就引导他总结出方法,扶着他接着再次下放讨论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这个地方我觉得处理的很好,把喜爱之情推到高潮。像教授说的可以让学生说完之后把所有的都放在一张PPT上,这里就体现了精读课和略读课的区别。然后在方法结构上是非常明晰的,主要是抓关键词句来品析,再有过程小标题,通过具体事例和场景描写,其实这篇课文是有两条线的,一个是做的三件事,另一条是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态度,然后从中主要领出来细节描写。那么何老师在概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先让学生预习,然后一上课就出来了,觉得学生很厉害。但是后面到拓展阅读的时候再来说方法,这里可以前置一下,先概括趣事,怎么概括的?就是抓关键词,然后板书出来,接着学生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就能知道用这个方法去进行抓关键词阅读。过程结构上“1+N”就体现了,我很喜欢《我与小鹦鹉》和《冬蝈蝈》这两篇拓展阅读,带着学生去用结构和感悟,这两篇课外阅读的设计思路和迁移方法就能够让学生去感悟到写作方法和结构。但是可能由于时间问题,我暂时没有感受到“N”,我想如果能够把“N”思考是否能够通过同种动物是不是能有不同的体裁去进行描写,在不一样的文本中感受不一样的松鼠魅力。

实验学校老师评课:我们觉得这样类型的课总是会觉得时间不够多,因为既要读文本,也要学方法,然后还要去学着运用,这样一来就觉得一节课容不下这么多问题。然后光小今天把“1+N+1”拆分为两节课这种延续,很值得借鉴,让一体化的课程能落实到细节之处,而不是在一节课里面匆匆带过,这一点很赞。接着我说一下我认为的闪光点:何老师的课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回顾,总结大概说了什么内容,这种让学生可以对结构和框架把握得更加清晰,这点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另外何老师有个现场捕捉可以注意就是抓松鼠的感情的时候,我们对松鼠的感情应该是什么状态的时候,学生大多数是说喜爱之情、信任家人、放松等,词汇比较单一,这时候就有学生说松鼠在我们家很惬意,然后老师马上就抓住这个词语,及时抓住这样的生成通过复述来放大亮点,我觉得很好。还有就是张老师在开始的时候说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从写人的方法到写动物的方法,从熟悉的内容到新的内容,这个也是我觉得可以借鉴的地方。下面提一点点关于小细节的建议:第一个是在何老师的课上有一个是对两篇课外阅读,何老师说已经提前预习过了,再在课上用三个小标题来概括的话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几句话带过就可以了,而不是像第一次一样几个学生细说,这样反而像学生第一次拿到文章的感觉。第二个是张老师的课在开头说“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而我们通常写不好呢?”然后有个同学站起来说“大家都有妈妈,但是我的妈妈跟别人不一样”大概意思如此,我想这里可以抓住现场生成,从这里引入到本课内容,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妈妈和别人不一样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妈妈又不一样的感情,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是特殊的,是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的,同样,我们和自己的动物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故事和感情,所以我觉得这个可以通过特殊的事例、具体的场景来引申到今天的内容,即你和小动物之间有什么情感,写得更真实具体。

玉律小学老师评课:首先是何老师的课,我们觉得有三点收获和两点思考。第一个收获是光小的“1+N+1”的课型,在这节课上从文本的教学到拓展到两篇阅读里面,拓展了孩子的阅读量,还有就是方法结构意识,何老师给孩子们不断搭梯子,创建了很好的形式,让孩子们来理解,让学生来感受并理解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方法,在这当中孩子们是觉得很好的、扎实的,但是这个就引发我们一个思考,就是在后半段中“N”的过程中老师是先概括小标题,然后再回过来品读方法的时候,何老师说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只展示一下昨晚已经做好的批注和感受,如果是教用的结构和形式的话,在这节课上就没有体现得很明显,只是交了方法而没有运用,只是一次展示。还有一个亮点是何老师这堂课的评价权下放是很明显的,有展示就有评价,有朗读就有评价,这个评价就是反馈,反馈回来也是学生的一种资源。最后就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很强,从同桌交流,到四人小组讨论,这个形式是特别多的,达到了生生资源的生成和交换。我们有另外一个思考就是关于何老师的两个提升点,之前说了这个课的亮点是写得真实具体的方法的教用,但是在我们看来的话就是在这堂课呈现出来孩子是已经会了,好像就没有达到第二个提升点“具体运用”这一点,至于第一个提升点“培养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如果这个“质量”是在学生反复概括小标题中体现的话,让我们疑惑就是阅读速度有什么评价标准,怎样是实现和达成这个目标呢?关于第二堂课,我们有个思考是这个课堂的聚焦问题,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张老师是回顾以前的知识,提炼出几种方法,这个方法提炼出来之后并没有深入,孩子们在写的时候没有运用到这些方法,点评也没有聚焦到学习这些方法的点评。

李松蓢学校老师评课:第一节课我很欣赏何老师这堂课方法的迁移,上节课就教写作方法,这节课就迁移过来,这一点是很好的。在说课的时候,何老师也反复强调自己很努力地做到开放,很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这里很有学生立场。既然是研讨,我就说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首先从教案中来看会觉得有点模糊不清晰,不知道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包括教学目标也不清晰,我从教学目标中不清楚具体是教什么,但是到了提升点就明白了,既然说的是“体会运用和表达方法”,那么具体描写和场景描写是表达方法吗?是写事还是细节描写,这点还要再思考一下。另外我觉得教案不够严谨,这里感觉有很多学生预设,这就不够开放,比如总结读书方法,孩子都没有说,怎么就总结出来了?第二节课张老师用同主题的电影从文字走向图画再回到文字,使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这样子我觉得是比较好的,我还是比较赞同李博士和李教授的评课,也受到了评价,在最后生生评价的时候我们老师要聚焦到教学生怎么去评,对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有比较好的帮助。

马田学校老师评课:谈一谈两个不成熟的建议和三点困惑。关于建议:第一节课第二部分,何老师先由同桌交流对课文哪里能够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然后再汇报,再总结,再四人小组,我想时间可以简化一下,有向开放更明确,比如说前面已经梳理出三件事,我们直接用一件事来教,迅速阅读之后来讲、汇报这件事,然后四人小组来讨论另外两件事的喜爱,这样后面就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拓展阅读。第二节课究竟要不要播放视频呢?我想应该放,因为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把观察到、看到的视频化为文字,那么在播放时候就有提示,这样会不会框住学生?我想偶尔有时候是可以有的,但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去操作,比如放到某一个点停住,学生认真观察,观察之后老师给出一个片段,大家一起来看老师是这样来写一个镜头的,或者四人小组一起来讨论这个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画面转化、运用为刚刚学过的方法,这就进行了一个难点的突破。接下来谈三个困惑:第一个是场景描写的具体定义是怎样的?因为《冬蝈蝈》是场景描写,我就不太确定事例和场景描写怎么定义?第二个是“N”是否一定两篇或两篇以上,涉及到容量的问题;第三个关于怎么选择,基于的考虑是张老师说为了学生有了更多思维的碰撞所以选择了这部电影,李博士刚刚也说了是否能选择生活更熟悉的,就写生活里的小动物,如果实在没有养过的,可以尝试写这个,会不会更多元化一些。

董波主任回应疑惑:我说说三个思考,你们提出的困惑,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也在往前走。第一个是事例和场景的描写如何定义,我想手机一搜很多,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把握,这是一个问题,毕竟一篇习作、一篇文本,或者拿到同类的几篇课文的事例描写和场景描写,就好像是在看事物的多方面一样,他们很多时候是融在一起的,在教学当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和选取的问题,今天这两节“1+N+1”一体化的课下来之后,通过大家的评课和教授点评的建议,我们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事例描写和场景描写我们究竟侧重哪个方面,两个都想要是个问题,侧重哪个方面我们要去思考选取。另外关于“1+N+1”中间的“N”究竟多少个,这个真的不确定,初步想法是在一个单元教学里,“1”是精读课文,“N”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两篇,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前面加出来的东西也未必就是拓展,比如一个单元的两篇略读课文它非常类似也好操作,这样也可以在一节课里就某一个点进行突破性教学。这当中有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要突破的问题就是“聚焦”,没有聚焦我们无法实现“+N”,实际上“N”不只是拓展阅读,实际上还包括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拓展方面等都是我们想拓展、实践的东西。第三个选材方面选学生熟悉的东西,这方面可探索,当然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情景和感受深的东西,对学生来说难度就低一点,但是在写作角度上来说同样是有问题的,所以最近上的三次这样的课都是采用微电影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写作,同样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聚焦,我们借助这个微电影如何聚焦写作,所以听了刚刚的评课和兄弟院校的想法之后,我也很突然地想这件事,微电影教学要聚焦,真的要聚焦到很细的一点上,比如今天这个让学生写感动的地方,我想到的是无论学生写的是哪个地方让你观影的时候感动,写的时候包括评价的时候哪里让你感动了,这些角度我们在重建的时候再来看一看,就是怎么把这个画面写得让别人感动,从发现什么地方让人感动,到你怎么让别人感动,这个角度的切换,是否就能把学生的训练点就能够抓牢了,学生同样还是在观影,也许这个离生活远一点或近一点,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阅读空间,就算是远一点,他捕捉画面之后怎么让别人感动,这恰恰是应该掌握的,在下次重建的时候我们再试试看,也是我们继续探讨的话题。

杨娜老师评课:光小的团队正在迎难而上,“1+N+1”的课型真的是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每一次研讨课的呈现,背后是这个团队很长时间以来的探索和思考。刚才董主任回应的几个问题的时候说到“探索”这个词真的太好了,在不断广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感受很深的是每一次研讨的时候兄弟院校都能够在新基础教育的引导下去给意见,光小的团队也很虚心地来听取大家的建议。而这个“1+N+1”的课型研究非常好,很有必要,也符合当前语文的研究方向,我们新的语文教材明年九月份就全部用统编本,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海量阅读”,一个是“指向表达”,所以说我们的课型研究是很符合这个大方向,虽然有困难,但是要继续走下去。昨天评课说到每一次研讨课中我们都能有点突破,长期下来我们就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那么隔了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听光小的课型,今天来有一个比较大的感受是,这种课型老师的意识是非常清晰的,过程是读写并进,在融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今天研讨课中,我感觉到老师在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在培养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读懂,也就是通常说的把握文章大意;第二个是懂读,怎么去读,从表达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我觉得这个意识非常强烈的,刚才很多老师提到她的方法,用新基础理念来说就是教结构用结构,这个太清晰了,我想长期这样下去孩子能够培养得再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他会有意识地思考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是怎么把情感表达出来的,比如说今天在朗读方法的迁移有抓关键词、创设情境、补充留白等,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不断地鼓励和强化学生这种方法;还有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读懂到懂读,从怎么写到怎么表达的角度,直接引领孩子进入到文本当中去,这种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也是我今天收获最大的,是“1+N+1”的课型很大的一个突破,这一点一定要继续下去,课程长期下来孩子们对我们这个课型的研究可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二个是之前评课和之后评课是不一样的,之前评课就会给我们思考,说到关联的问题,在听课的过程当中,我也想到了两节课之间的关联,我们的结构、文本呈现的时候,第二节课我们是不是完全不看它了?我们可不可以关联起来?还有文本和写作训练的关联,今天这节课最后孩子描写的时候只是写这个狗自己的情感,但是课文中呈现的是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这其中既有动物对人的信赖,又有人对动物的喜爱,这是交互的,刚刚谈到的聚焦,是不是应该把我们前面的文本和我们写作要联系起来,我在想这个视频用的很好,用微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毕竟现在养小动物确实是现在很多家庭没有的,我们就要去搭支架,在影片中去找共情,就很好,电影这么长,孩子们看着就是很感动的。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要聚焦,讲关联性,电影那么长,这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也有情节的推动,就我们这篇《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动物和人之间的情感,我们在选取微电影片段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一下前面狗与主人相处的环节,这一段拿进来是否和第一节课的关联性更强的,因为我们要聚焦,我们可指导、可写的东西真的很多,我们是否能在一条线上走下来,探索着走下来,是否就能和前面的课关联起来了,这是一种思考和参考。

相关文章

  • 新基础语文评课纪要12.7

    “新基础教育”语文研讨评课纪要 2018年12月7日 光明小学 光明小学何红梅老师说课:我上的这篇“1+N+1”的...

  • 《驿路梨花》教后评课

    新基础评课 松岗评课: 1.壶口瀑布的育人价值——挖掘不够深刻,应先品析语言再探讨主旨。 2.《驿路梨花》:有教结...

  • 语文评课

    今天上午听了一节新上岗教师的语文公开课,优点以下4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思路很清晰,第二知识点讲解很细,第3课件设计...

  • 第5天――准备周末了

    周五的早晨又是跑操,跑完上来,连着两节语文课。天气有点闷热,本想连着讲一篇新课的,后面还是改为评讲练习题吧。 评讲...

  • 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2)

    评课要评“学”。一评“学的起点”,再评“学的过程”,终评“学的效果”。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着三重境界...

  • 留固西街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

    小结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情况 进行教材研读 评课议课

  • 2021.10.26语文评课

    强化老师的示范作用 记得我们的名师展示课结束后,我问童老师,为什么她班上的孩子读书读得那么好。童老师对我说,她...

  •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 ——评《登幽州台歌》《黄鹤楼》 夏海芹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试着评一评杨老师的课。...

  • 一节好课的标准

    文/美峰 2019.9.15 摘自:《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观课评课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做质的评价,判断...

  • “美”“巧”“活”“实”———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

    文/郭欣美 572 2020.8.15 摘录:《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语文教学,从观课评课的角度即可以从“先怎么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基础语文评课纪要1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yw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