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杂谈
《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 枯皮囊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3:15 被阅读88次

最先得知这本书,源于一个老师的介绍,当时听到老师读完书名《丑陋的中国人》后,我内心一下子如喷涌的岩浆一般,涌起一股不知名的火。惯性使然,源于我对老师的喜欢,这团火不知怎地猛的就熄灭了,只剩下,我对它满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读,直到我真正感受到阅读带给我的快乐,舒适感后,我才慢慢的将之前想读的一本一本的拾起来。

《丑陋的中国人》是其中之一。

乍一听这个名字,的确易使人愤怒,可是,当我静下心来慢慢的逐字逐句翻看时,我才慢慢的感受到它的力量。

由柏杨所著,这篇文章直观,犀利,直击弊病,直截了当的写出了20世纪他对当代中国人的看法,这是一本看了可能会让你觉得生气,愤懑的书,可是,它值得你去看。

在文中开始,由于自身知识面不够广博,阅历不足等,所以我不太理解作者的一些观点或看法,可是看到后面,我恨不得一字一句慢慢的去品味它,仿佛错过了一个字,就错过了一个世纪,我舍不得放过一个字。

我偶尔会对社会,生活发生的事,提出质疑,可又没有一个足以支撑的观点去解释它,所以,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柏杨先生在里面提出的观点,直击心头,和我产生了情感上的相通。对,我有很多疑惑,他用整体而客观的事实来分析解答,使我愈看愈兴奋,愈看愈激动,并且,语句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和生活实际接轨,并不是一些大道理,或我看不懂的高深文字,深刻的揭示了人性。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一)

我很疑惑,为什么茫茫人群中,全部人都是坐着的,有一个人站着,那他就会不舒服,感觉很突兀;对于老师的一个观点,大多数同学都认可,有少数同学不认可,但他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公交车让座,从小到大都教导我们尊老爱幼,我内心特别想让座,但是行动限制了自己,我总感觉别人要看我,说我,我想让但又不敢让,因为别人都没让座;我始终不想成为人群中最突出,最奇怪,最受众人注视的那个人,我为此感到疑惑,并且深深地鄙视自己。

柏杨先生这样说过,一个人手里提了两个袋子,他的孩子不小心跌倒,围观人很多,但没人扶,为什么?中国人缺少应变力,他们会呆站在那里,明知道应该扶,但是不敢,为什么不敢?因为大家都没人扶

他这样说

酱缸文化对中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酱的都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的样,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个性的话,会表现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铲除你这种“独特的”个性,所以你要和一般人一样。

小时候,每当学校要打针时,我就问爸爸,爸爸说:“你看你们同学,如果大家都打针,你也打,没人打,你也别打。”

                          (二)

我很小就有嫉妒心,例如,一直和我形影不离的朋友获得奖金或其他殊荣。按理说,我应该为她高兴啊,可是得知这件事后,我非但没有替她高兴,反而会很生气,不开心,甚至气愤,“为什么我天天和她在一起,她获得了,我没有,她天天也没有多认真学习呀”。但是我隐藏了情绪,因为我知道那是不对的,随后,我就自我心理疏导,“我不能这样,他是我朋友,她取得成果是好事”等等,这样安慰自己,调节自己。

不仅如此,还会有很多例子,再次就不做一一举例。

柏杨先生这样说:“酱缸文化还有一个特色,中国人普遍的,而且根深蒂固的怀着嫉妒心,对每一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为什么?因为每个人个性不一样,想突出又不敢,但是有人敢,你就受不了,尤其是它'敢'了之后,有比较好的发展,你就更受不了

网络上总有些喷子,见不得别人好,这就出于嫉妒心吧,他们进行评论时,不从正面看,反而恶意揣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

不平等,没有做到自尊,平等,所谓的平等,是建立在圈子里的,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圈中,人们之间友爱,平等,礼尚往来,一旦跨出这个圈子,立马就变了,陌生人踩了一脚会说:“你没长眼啊,什么东西?”

我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幕:在本地市里公交车上,到了一个站点,公交车停了,上来两个农民工,两个人都背了一个比他们还大鼓鼓囊囊的麻袋,驼着背,弓着身,慢慢的踏上台阶,鞋子是黑色的,老式的手工布鞋,脏兮兮的,还破了几个洞,头发也是毛糟糟的,乱七八糟,像鸡窝一样,衣服颜色是暗色的,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并不干净,穿着很乱,裤子宽松,仿佛就要掉下来一样,身上有一股不知名的味道。与公交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存在。

公交售票1元,他们投进去后,又似乎想到什么,问司机,大意是,多少钱,浓浓的外地音扑面而来,随之,感受到的是“哦,外地农民工”,司机回复了“2元半”。

我看到他们黑乎乎,粗糙,布满老茧,因为放在外面的时间长,一直提着麻袋,生冷生冷,疼痛而五指蜷缩在一起的手,慢慢的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因为钱不够,而互相转头说着,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最后,又不知道从身上哪个口袋,互相凑了凑才一步一步的挪到自动投票箱,投进去零零散散的5角、1角、1元,共五元。

当听到司机的话时,我当时处于懵的状态,他为什么要说谎?他们明明那么可怜了,明明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对他们“不同”,还非得让他们掏出不应该掏出的钱,我非常生气,心里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不停的燃烧,奔腾,我想质问司机“不是,明明是一元”,我想自己掏出一些钱,给他们凑数……我想做很多举动。

尽管我不论在当时还是事后,幻想了数次,我的行动,可是,最终我还是和车上所有人一样默默的看着,这一场“笑剧”,无动于衷。

有时候,无数次想过,是什么打消了我的念头,我为什么想做不敢做,我甚至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对错与否,是否应该说出司机的“谎言”,最终,我以,“这就是常态,每个地方都是这个样子,如果我说出来,有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他们打起架来怎么办,为了和平,为了安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冷眼旁观,置之度外。

我亲耳听老师和我们谈论,他去旅游的故事,告诉我们,咋们中国人去那里就便宜,外国人非得狠狠的宰他一把。并且,他说这个故事时,脸上是带着笑的,那是一种高兴,自豪的,仿佛对这件事不以为意。

奇怪的事,接着全班同学笑了,我也笑了,不知道是老师说话方式有趣,还是这件故事本身就有趣。但是,我脑海里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外国人就卖那么贵,就是因为他们是生人,不懂吗?”但随之,我就和公交车事件联系起来了,哦,原来,这是常态呀,碰到外地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很正常,不用出头,就这样,我的观念就这样形成了。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外国人,他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了吗,还是欠你钱,欠你情?”

为什么呢,不知道,人之常情吗,一种习惯吗?

前段时间,众人皆知的公交车坠江事件,柏杨先生也亲历过一个乘客提着“礼物”,由于坐过站,苦苦哀求司机开门,当他发现哀求无望时,态度忽然巨变,像是一头被激怒的野兽,破口大骂,之后司机马上将车开到附近警察局,事后不知。

他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站在事情的两个极端,一端是自卑(苦苦哀求),一端是自傲(破口大骂),就是没有自尊——缺少自律能力。

中国人不懂得平等,只懂得自己人平等,圈内人平等,外人不平等。因为我是圣,我是贤,我是王,我跟你不是在同一个等级,我为什么要用容忍你呢?权力你又没我大。

记得在大概2015年的高考作文中,发生一起热点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议,大意是这样的:在高速公路上,一个女孩因多次劝阻爸爸,不要打电话,之后拨打“110”报警电话投诉自己的爸爸边开车边打电话。

有的人说,真真是大义灭亲呐,自己的爸爸都下的了手,这孩子教的真是“好”;有的人说,做得对,安全第一,这孩子真懂事;而有的高考生则说,你说好好的,这小女孩打什么电话,这作文怎么写,老师以前根本没讲过这种题材的作文,如果那个小女孩不打电话,我的分数也不会这么低了。

各持其词,这件事恰恰说明,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平等”意识了,他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行动,并不会因为他是我爸爸,是圈内人,自己人,而任其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人平等的趋势吗?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中国人还是有些不太平等。

柏杨先生说:“正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要把丑陋的中国人说出来”,让中国人不断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就我周遭来说,觉得已经有很大改善,老师喜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师生大多数不是以往的等级关系,也是亦师亦友,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对于柏杨老师所言,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精神文化也要不断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的思想也在进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精神努力。

我们在不断进步,但是也要不停的努力,希望《丑陋的中国人》可以给你一点启发,这是一本极好的书。

我遇到过这样的事,让我去取快递时,同学们都有条不紊的排成了一条龙,即将轮到我时,我的旁边钻出来一个人,我的朋友在我后面小声问我:“哎,她为什么不排队呀”,我说:“不知道”。我们俩同时说了快递号,快递员说:“一个一个来”,没想到她竟然理直气壮的立马说出了她的号码。我特别生气,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嘴里喷着火,不自觉的颤抖的(请注意,这是气的。)我想说,她插队,我又不知怎么说。

最终,我还是自发的让这团火慢慢的压在了心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是息事宁人,忍一时风平浪静,不用起大冲突,像我同学说的“狗咬你一口,你还要还她一口吗?”。亦或是,为了心中的不满,不公,勇敢的站出来,并且告诉她,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放肆她的行为,不能让这种没道德准则的人继续如此。还是在心中想,让她自作自受吧,以后自有苦头吃。

请各位读者踊跃发言献策,帮我解惑。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含语言攻击,请多指教。

相关文章

  • 《丑陋的中国人》:我们丑陋吗?

    最早看到这本书,是在万象书房的书架上,中国近代,鲁迅先生的文风早已随着小学中学课本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中。而堪比鲁迅先...

  •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柏杨 三部曲《丑陋的中国人》《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三部作品的思考重点都是中国...

  • 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近代化有两面镜子,一面是鲁迅先生,另一面是柏杨先生,他们都是用灵魂在行走的人,对国人怀着莫大的责任感...

  • 丑陋的中国人

    老师问学生:中国人发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 老师大怒:你这娃心灵很不美 学生回答:我是丑...

  • 丑陋的中国人

    万众瞩目,翘首企盼的拆违治乱只用了两天就偃旗息鼓,让人大跌眼镜。 轰轰隆隆的挖掘机没了动静,浩浩荡荡的执法人员没了...

  • 《丑陋的中国人》

    这本书我记得,应该是在大学班长的书桌上见过,觉得书名很奇怪,但也保持了对这本书的好奇心。近来的工作实在太忙...

  • 《丑陋的中国人》

    最先得知这本书,源于一个老师的介绍,当时听到老师读完书名《丑陋的中国人》后,我内心一下子如喷涌的岩浆一般,涌起一股...

  • 丑陋的中国人

    只要有糖的地方 不管地方多隐秘 蚂蚁都会闻风而至

  • 丑陋的中国人

    举个例子来说,我到你家里拜访,看到你的房子这么漂亮,主人学问这么高,我佩服你,羡慕你,回去之后我会想,我要努力工作...

  •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我曾经在刚毕业时读过。那时的我正书生意气,对柏杨先生自曝家丑的行为很不赞同,总觉得他以...

网友评论

  • 你好涵:本文很好,作者用浅显易懂的生活事件说明了本人的观点,我的感触很大,突然想到易中天先生的《闲话中国人》,他说了歧视和排外的文化,其中以上海为最甚。可是追究起根源来,上海现居住的人大多数来自民国前后的各省移民,颇有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意味。上海话也不是自古就有的,也是由宁波话夹杂各地移民汇聚演变而来。
    其实这种歧视现象自古以来就有。国家之间也是,就像英国人就嘲笑澳洲口音的澳洲人。
    这几乎是世界性的问题,根治不了的。至于说中国丑陋大概是站的立场不同,并无过错,这也是一种家国情怀,埋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同时也感谢作者带给我们优秀,激发人性善良,还能自我批评和审视的作品。
    人都是不断在自我批评中进步的,国家也一样,有过十年文革,我们才绘制了改革开放的宏伟篇章。事情都是相互的,不比太过倚重偏向不好的方面。
    枯皮囊:@你好涵 好的,谢谢你的建议和支持
  • b119e2d64cb0:哎,个性这个问题。。。
  • 事务存档:中国文化推崇的是集体意识,对个性的压制是导致纵容不道德行为的一个原因。大多数时候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勇敢一点,人没有心力,活得也就随波逐流而容易感到疲惫了(虽然我也很怂……)

本文标题:《丑陋的中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a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