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宋词十七讲7

唐宋词十七讲7

作者: 河南郑州毛秋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20:46 被阅读0次

读晏殊

从冯延巳开始可以说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冯延巳是在词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之前的词更多的是歌词,在他之后不再被感情世界所拘泥,更多的是词带有强大的感发力量,特别是到了南唐词的这一特色,更为明显,兴发感动,带有丰富而强大的情感,而到了北宋早期,可以说是更加的发扬光大了。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中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

什么是境界呢?在佛家的经典里边有一个特指的意思,就是在你的意识感知的能力所接触的世界。佛家经典上所说的境界是六种感官的能力,当6种感知的官能跟世界上各种感知的现象接触之后,意识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就是在佛家经典上所谓的境界。所以境界所指的是,自己真正感知范围的感受中的世界,也就是合乎我们诗歌传统所说的情动于中而行语言。

同样作为歌词写的都是伤春悲秋,都是相思离别,但晏殊的词和李后主的词比较而言更表现的是一种圆融的观照。什么意思呢?李后主更多表现的是自我情感的流露,是没有思索没有反省的指自我情感的感发而耶稣的词,除此之外他有了反省,也就是说他对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掌握。

比如说,李后主会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晏殊呢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虽然也有伤感,他虽然知道无可奈何,但是他也看到了宇宙的循环,宇宙的永恒,今年飞来的燕子好似是去年的,这就是圆融的关照,这里面的人是融会贯通。李后主说恰似一江东水向东流婉儿,不反而晏,殊却说小圆相近独徘徊,而这个徘徊就有思考的意味。

除此之外,他非常的明白人生的短暂,人生的离别,但他并不沉浸其中,而会有一种安慰排解的方法,这也体现了他的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唐宋词十七讲7

    读晏殊 从冯延巳开始可以说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冯延巳是在词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之前的词更多的...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

  • 唐宋词十七讲

    人物: 温庭筠:写男女之词。温庭筠在唐朝那种黑暗的政治背景中,心中有一份悲哀和愤慨,所以有可能是由于这种原因,就在...

  • 《唐宋词十七讲》摘选

    1、诗之境阔,词之意长。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诗之境阔”;词的韵味悠长,诗是显意识的...

  • 唐宋词十七讲1

    第一讲温庭筠(上) 看这本书,不能说有什么体会,只能就内容说记录一些能够读得懂的地方。 词在中国的文学体系中是一个...

  • 唐宋词十七讲9

    读苏轼 我对苏东坡的认识更多的是学过的几首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等,是豪放派的诗人代表。看他...

  • 唐宋词十七讲5

    读李璟 当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追寻作者原意的结果,有时候会增加我们对背景的影响,就产生了一种衍生义。衍生义有两种不...

  • 唐宋词十七讲13

    读姜夔 周邦彦的开拓主要在长调方面,继承了柳永的铺陈,但有了变化。第一用安排勾勒来写词,不再是用直接的感发写词。第...

  • 唐宋词十七讲2

    第二讲温庭筠(下) 温庭筠的词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联想,也就是西方的阐释学所说的衍生义。 西方符号学理论认为,语言作...

  • 唐宋词十七讲3

    第三讲韦庄 叶嘉莹先生讲词的时候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每个作者的个人风格的特色要讲出来,第2点是作者在词的发展历史之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宋词十七讲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dk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