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散文简友广场
读《喜福会》有感(一)

读《喜福会》有感(一)

作者: 颜琪Echo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6:52 被阅读43次

文/颜琪Echo

图片来自网络

大学时,上精读课的时候读到了美籍华裔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精读课上选读了吴精美和她母亲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就专门去图书馆找来了看,读完后颇有触动。

喜福会是一个由四个中国家庭移民到美国后的故事。这四个家庭的母亲都是中国人,她们经历了中国最惨痛的战争时期,决定移民到美国,定居旧金山唐人街谋生。她们带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思想与自己的女儿发生了碰撞。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教育经历让母女两代人有些很多生活矛盾和情感纠葛。

故事是单另分章由四对母女分别讲述的。其中《美国女婿拜见中国丈母娘》让我印象深刻。里奇第一次去薇弗莱的母亲家里吃饭,在餐桌上的表现另全家不满。在中国,拒绝夾第二筷子是十分失礼的。里奇不仅拒绝吃蔬菜,还当年批评丈母娘的厨艺不佳。

我对于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流苏是一位守旧守礼法的中国传统女人,初嫁的人是来自西式家庭。她回门的时候,女婿一番好意带了不少礼物,本是皆大欢喜的事儿。但由于女婿的无礼使得白府上下不满,一场欢欢喜喜的家宴不欢而散。我们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肯当人面拆礼物的,西方人认为当面拆礼物并感谢对方是对送礼人的礼貌。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不同习俗的碰撞。

美式教育中,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女儿们不想母亲过多干扰自己的生活。如果女儿嫁人后,母亲不提前预约就来看望女儿是是十分不妥当的行为。女儿得了荣誉,母亲的自夸行为也使得女儿颇为不解。她们认为这是我努力得来的,和自己的母亲没有关系,母亲没有权利利用自己的荣誉到处夸耀。

三毛说人是有趣的生物,远离了人群。则是一点儿趣儿也没有的。文化则是促成不同人群的最主要原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促使不同价值观的人出现,与他们相处,是人与人的相处,也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

我的专业是英语,从小又比较喜欢读书。每当看到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乐趣,总觉得有趣。《喜福会》就是这样的书,不是什么很出名的书,但看起来很有意思。不多说了,去看吧。

俞飞鸿饰演的《喜福会》

写在文后的话:

① 如果喜欢的话,麻烦帮忙点亮小红心,你的鼓励对我意义很大。

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读《喜福会》有感(一)

    文/颜琪Echo 大学时,上精读课的时候读到了美籍华裔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精读课上选读了吴精美和她母亲的故事...

  • 读《喜福会》有感(二)

    “曾经有一天,您问过我在我的生命里,我留下了什么?喏,就是这本书,献给您,以及你的母亲。” 《喜福会》这本书讲述了...

  • 活着?活着!

    福贵、有珍、二喜、有庆、凤霞、苦根 读《活着》有感 ...

  • 从失去中获得,在存在中要回

    ——————读《自造》有感 一、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楚王丢...

  • 喜.福.会

    和女儿游曲阜,春光大好。每一寸在一起的光阴,都是喜福会一场。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爱与光明。放女儿在孔府的几桢摄影...

  • 中国式母亲(读喜福会有感)

    最近在读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里面有四位生在美国的中国母亲,她们既坚韧又能干,既斤斤计较,又拥有着长远的眼光。主...

  • 简谈《喜福会》

    《喜福会》这部电影分别讲述了四段华裔母女的成长经历,主要采取的是插叙的回忆式叙述方式,剧情涉及人物颇多,却线索清晰...

  • 喜福会: 母女之间

    趁着晚餐的时间,看了半部电影《喜福会》。 这部电影将的是四位中国妈妈,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各自经历了不同的故事,移民到...

  • 读《喜宝》有感

    自从着魔似的看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之后,我就在思考,这部剧的作者是谁,她怎么能编出这么好的故事,于是我顺藤摸瓜。...

  • 读《喜宝》有感

    亦舒的小说一直是传播一个想法:女性要自重自爱再是爱人。如果没人爱,那就更要学会自爱。 喜宝是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喜福会》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e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