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导论与功利主义
一.导论
让我们先来假象两个场景:
1.电车问题:
一个电车司机沿着既定轨道会撞上5个人,拐进岔道会撞上1个人。
此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撞1人。
2.医生:
如果杀死1个人可以提供5人所需的器官,是否应该杀死那个人。
大多数人选择不应该
同样是1救5,为什么我们的选择会不一样呢?
前者可以用结果主义解释(强调造成结果的好坏),后者可以用绝对主义来解释(用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准来判断)
二.功利主义(边沁-18世纪英国)
多数人的多数幸福,效用的最大化。
效用:痛苦和快乐的平衡点
真实案例:
一艘遭遇海难的求生艇上有四名成员,侍者P由于不听劝喝了海水病倒了。
侍者P没有亲人,是个孤儿。
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船长提议牺牲一个人拯救其他人(通过抽签),被船员B拒绝了。
在提议抽签后的一天,船长怂恿了其他两人决定用侍者P的生命换取自己生存的可能性(为侍者进行了祷告)。
遇难三人得救,被送去审判。
关于该案例的讨论:
支持学生1:道义上是不对的,但是考虑他们面临的情况应该无罪释放。
支持学生2:在绝望的情况下,你得做自己该做的,也许他们活下来之后会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反对学生1:(考虑到他们饥饿很久,他们或许会用饥饿导致心智不正常来辩论 )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把别人的生命掌握在手中,我们没有这个权力。
反对学生2:认为即使得到了侍者P的同意,谋杀行为还是在道德上不可认同的。
假设情景:他们杀侍者取得了同意
支持者变多(1):如果侍者主动提出自杀,这样在道德上可以接受。
反对者2:人吃人在道德上令人反感。
假设情景2:如果大家同意了抽签,最后抽中了男孩(更多人同意三人无罪)
提出了三个问题:
1.我们是否拥有确定的基础权利?
2.为什么以正确的程序,就可以为他们的行为辩护?
3.在道德层面上,同意为什么会带来不同?
推荐边沁和约翰密尔的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