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730】
旅途中
我喜欢读小小的书
开开心心的
一路领略山川河岳的美好
这本书小小的,可可爱爱,朋友以为是给孩子读的书,其实并不是,它是一本适合大人和孩子读的书,作者用她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她说:孩子和大人的视角截然不同,即使大人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再去看待这个世界,也与孩子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
但是,作者依然有着清澈的童真,她所唤起的美好,虽然国界不同,但感觉是相同的。
作者的话,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每次看到新的天地(哪怕只是冬天割掉了稻谷的稻田)都觉得有点恍惚的不真实,甚至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自己只是别人书中的或者电视中的人物?会不会有一天忽然就消失了?而我消失以后又会去哪里?
然后经常偷偷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看到那些人在天涯之间自在徜徉的时候,好像自己也跟着从山川到大海,自在奔流,就像长着翅膀,又像轻功无师自通,我经常会坐在家门口盯着我眼前高高的山峰发呆,也许那上面什么时候就会飞奔下很多侠客吗?
老家的建筑是围龙屋,门廊繁复,进去以后,每一扇门都像一幅光怪陆离的梦,我记得那时候我很小,穿行其中,那个门槛我得爬过去,但好像我又从来没走过这些门槛,光线阴阴暗暗,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各样的灰尘,我经常在蚊帐中,在睡醒的午后也盯着这些灰尘发呆,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为什么我会存在这里?
小时候经常发呆,一坐就是大半天,在妈妈眼里,也许我是一个奇怪的小孩子,我看水倒映在屋顶的水印,游游荡荡的,也能发呆老半天,看远山起起伏伏也能发呆老半天,睡醒了,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也要发呆老半天,觉得自己在半梦半醒中,这个世界与我,仿佛我只是个看客,那些人走来走去的时候,我也觉得他们好像画出来的,下雨我也能发呆,发呆的时候我也不喜欢和人说话,叫也叫不应,我妈妈看我这个样子,也就随我去了。
读到这一段:
你肯定见过孩子被大人催着跟人打招呼的情景。这种时候孩子只好不情不愿地叫一声叔叔或阿姨。当然,有这种不爱打招呼的孩子,也有彬彬有礼的孩子。
不过我觉得孩子不热情也正常,顺其自然就好,有人觉得这事关礼貌,孩子还是得好好管教,但我不喜欢“管教”这种做法。
与其早早地让孩子变成大人,不如让他们尽情享受自由的童年时光,等有一天孩子自己意识到“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好像还不错”。
我就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我是被允许自由自在的度过自己童年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发呆而被责怪,也没有被家人赶着要做什么事情,当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边时,它就有什么东西会在酝酿,所以我的想象力也特别好,甚至一度都很沉迷在自己的想象中——直至后面慢慢接受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
我开始像一个在天空漂浮的鸟儿,终于收起了翅膀,落在了地面上。不过,我依然还能飞起来。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