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读书笔记
读晚了,刚买时读个开头,觉得像本心灵鸡汤,就扔了。后来捡起又读,原来是本佛教介绍书籍,可读性很强,而且是从哲学、神学、文化以及历史等不同的视角来讲佛教。正好给我扫个盲,抄抄书,做个笔记。
1. 佛学最基础的理论极为简单:
万法缘起
万事万物都是一定的原因产生的。众生做的事情叫做“业”,“业”按照因缘规律而产生的果叫做“果”,或者“报”。
六道轮回
佛教管跳出轮回的状态叫做“涅槃”,达到涅槃就实现了修行的目的。
佛教有宗教属性,但同时有严谨的逻辑,是一门鼓励人追求智慧的宗教,这样才能说服知识分子。老庄玄学讲的“道”其实也很有道理,然而缺乏严谨的逻辑,所以知识分子们不愿买账,用老庄哲学回答各种人生问题,就如同我们做数学题,我们不写得数,只写“答案自在其中”。这是对的,可特么这不废话吗?只有有严谨的逻辑思辨,才能悟到超越理性的“佛性”。佛学理论回答了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万物和众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如何才能解脱痛苦。

僧人辩经。探求真理。
2. 佛教因理论分歧修行方式不同等原因,分成各宗。
中观,唯识,华严,天台,净土,禅宗,密宗,等等。有印度传过来的,有本土的,净土宗和禅宗因修行方式简单,禅宗甚至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传播上非常易于大众化。
3. 佛教没有创世神,佛祖仅仅是众生中的一员。
小乘佛教认为凡人不能成佛,世上只有释迦摩尼一位佛;而在中国比较普及的大乘佛教认为人人皆可成佛。
弥勒佛是释迦摩尼佛的继承人,净土宗认为如果修行到他说法所在的弥勒净土就能跳出轮回,虽然还不能成佛。唐僧和白居易就是持弥勒信仰的。
当然净土宗认为还有很多其它净土,比如西天极乐世界也是净土之一,西天极乐世界也称“弥陀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地盘。
4. 菩萨
小乘佛教认为,凡人跳出轮回之后会修成“阿罗汉”,但修不成佛;大乘在阿罗汉之上,佛之下,增加了“菩萨”。菩萨有能力成佛,但他们有大慈悲心,拒绝立刻成佛,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大部分菩萨许下的本愿是要让世间众生全部修行圆满之后再成佛。菩萨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存在,本来没有性别的概念,所以无所谓男身还是女身,不过北魏和唐朝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形象都是男子,到了宋朝变成女子形象,可能是母性形象更符合大慈悲心。千手观音是密宗的六个观音形象之一。送子观音是胡说八道。
5. 禅宗初祖达摩,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慧能就是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那哥们。慧能的意思是想说,我们对佛性的一切基于理性的追求行为,都是执着和错误。所以有些狂禅不在乎理性,甚至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比如:

看过冯唐的《不二》的应该对这个故事有印象,原来特么是真的。
6. 密宗主要是藏传佛教,重视仪式和咒语。密宗最有名的普传咒语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7. 孙行者的“行者”是指“头陀”,指的是一种苦行的修行方式,必须乞讨为生、不能积蓄钱财、过午不食、不能住寺庙而住墓地,穿死人身上衣服。
8. 般(bo)若(re)波罗蜜:直译是“智慧到彼岸”,意思是通过智慧,就可以到达涅槃的彼岸,完成修行。
9. 色即是空:汉传佛教里,“色”这个字用来表示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的一切表象,代表花花世界。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事物的本质是空。”
10. 开光:原本指佛像落成后,僧人要进行的启用仪式。目的是广而告之,这个佛像含有了宗教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