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大多数人都是从公众号获取信息。当然公众号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书籍,移动媒体等都是。
那么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分析获得洞察力。
本质思考力 在获取的信息中对于出现的数字或名次要敢于去求证,通过各种互联网工具去进一步挖掘别后的原因,那么日积月累,对行业的认识对领域的认识,就会超出很多人。
2008年的张一鸣还在饭否,作为技术合伙人的他每天都会将Alexa排名前1000的网站通通看了一遍,并耐心统计网站类型、经营模式,不断地持续研究。
他带着一个问题:哪些处于上升趋势的网站国内还未出现。他还对一些人的失败经验很感兴趣,经常一个人抱头思考:那些人都很聪明,为什么没有成功?
2012年,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时,又将微博上所有高热度、高流量的大号挨个研究透彻。包括对App Store排名靠前的应用,他会仔细分析它们的经营模式,技术上有哪些先进的地方等。
正因为这种对行业不断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使得后来的字节跳动推出了许多有竞争力的产品。
学会从信息指数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百度指数,360好搜指数,微信指数都是很好的数据分析来源,亚马逊的Alexa排名是也可以对比下。
-
看数据
第一,看数据。
将商业逻辑拆解,分解出显性指标,逐一优化,但仍需要关注隐形指标(这里的隐形指标,通常指的是与业务可持续性相关的指标)。
拆解商业逻辑,是一种思考习惯,先训练这样的思考习惯,再训练用这样的思考习惯看产品的视角,对商业分析的能力提升就会很大。 -
琢磨人性
无论什么事情,与人打交道就要懂得人性。
趋势
趋势是致富最快的因素,远大于努力、勤奋、才能、判断力等其他因素,但是跟对趋势往往胜过其他非常多的因素。
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PC互联网时代,最优秀的应届生选择去了诸如诺基亚、IBM、Intel这样的外企;一些没有能进入知名外企的年轻人拿到了腾讯、阿里的Offer,他们心怀忐忑地进入这些看上去很草根很年轻的创业公司,其中优秀或自以为优秀的人又不断找到更好的机会离开。而十几年后,回头去看,回报最高的是谁?
懂得去追寻趋势红利、行业红利和平台红利,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开启上帝视角
如果你拥有这样的视角和视野,在某些领域,你也是可以开启上帝视角的。
在PC互联网时代的早起,从美国互联网看中国互联网,就像开了上帝视角,你知道什么会流行,你知道互联网的下一步会走向哪里,你也许不擅长具体的运营和操作,但很简单,投资下一个爆发领域领头羊的项目,成功率就会高得吓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手机应用从最初的工具,到娱乐再到生活服务。从这个视角去看东南亚今天的互联网,就像互联网早期从美国回来看中国互联网。
关于产品
用户至上 用户利益总是放在第一位。用户的利益诉求是产品设计时的核心考虑点。
用户期望和使用成本 如果一个需求就算再是刚需,但用户去使用它有很大的时间成本、学习成本在里面那用户也多半就放弃了。在功能的使用设计上,总是尽可能减少步骤,保持简单。
提高整体社会效率 产品的一个出发点应是提高整体社会效率。
用户需求 分析搜索指数,查阅百度知道,是寻找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 读《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从技术思维到商业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