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莎分享# 5 八月十一日
今天我学习了武志红老师[得到]心理学专栏chapter2-6《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前两节中“本我”“超我”“自我”几个词反复出现,那是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是本能,是兽性,奉行享乐原则;超我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则;本我和超我有直接冲突,自我在它们中协调,奉行现实原则。本我应该用超我去抑制。)然而今天看到,弗洛伊德徒弟的徒弟温尼科特却认为,本我的原始兽性非常宝贵,原生家庭应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让孩子的本能喷涌而出,那么TA最终既可以成为有道德的人,又不会失去TA的原始野性。【“抱持”是他提出的术语,指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时给予认可,受到挫折时给予支持。简单来说,这样的抱持性环境,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容器,孩子把这个外部容器内化到心中后将形成高稳定性。如果父母还做到让孩子的活力在这个容器中肆意流动,那么孩子的自我灵活度、自我力量和自我组织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滋养。(即前面讲的五个自我的维度)】
比起弗洛伊德的本我与超我相冲突的理论,我更喜欢温尼科特的,认为父母、老师等其他权威,应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因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我想很多人应该有过直观的感受,那些身上散发着野性的男人和女人会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或许,野性生命力正是生命力本身。所以才有刘慈欣《三体》中那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想到了很多,由野性二字,想到自由和理想主义,小说《燕子》中那个充满了野性生命力的卓教授,《第43条疤痕》让我震惊又钦佩的女主……
一家之言。在各种各样的作品里,关于这一领域,也许产生共鸣,也许内心深处的一些原始的东西会被激发,无论如何,这也许更证明了它在人类生命中的不可或缺吧。
请允许我推首摇滚,特别喜欢它歌词和旋律~
网友评论